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08
编号:13495317
缺血性心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和预后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208
     [Key words]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eutic effects; Prognosis

    目前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hathy,ICM)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较为多发,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1]。ICM是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属于冠心病的晚期阶段或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2]。临床治疗方面主要通过控制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来治疗ICM,在药物基础上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研究,特选取我院60例ICM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3~85岁,平均(63.49±7.58)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0~83岁,平均(63.65±7.10)岁。此次试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符合《内科学》第7版ICM诊断标准。ICM诊断标准[4]:(1)有心力衰竭的症状。(2)左心室扩大: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 mm,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5 mm。(3)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40%。(4)可解释的相应冠状动脉狭窄:≥1支主要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超过70%。排除标准:排除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引发的心力衰竭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