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邪”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2)
2 伏邪理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现存古代医集中无明确记载,对该病的认识仅散在于各种文献中,如“日晒疮”、“阴阳毒”、“痹症”和“温毒发斑”等[12],病因多归结于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感六淫、疫气之邪,内伤湿浊、情志怫郁不舒使邪气内藏为标。正气亏虚,邪气内蕴,久积成瘀,伏邪久瘀化火,热毒内生,瘀毒久积,外邪入侵触发后邪的力量进一步增加,邪气呈星火燎原之势蔓延;至后期,正气与邪气交争日久,正邪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正气进一步耗伤,伏邪缠绵不去,虚火内耗,伤津耗血,正气亏虚,肾精不足,阴虚症状明显。所以,伏邪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瘀、毒、虚的临床特点。此外,伏邪致病多具有静则内伏、起病隐匿、动则外发、发病迅猛、病程反复、缠绵难愈、愈后较差等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初见症状多为发热,乏力,斑疹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狼疮肾炎、狼疮脑病等危重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3]。
2.1 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虚之肝肾亏虚,伏邪内藏
《黄帝内经·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4-15],正气亏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贮藏先天之精,具有摄纳、贮存精气的生理功能,脏腑气化依赖于肾精的滋养和肾阳的鼓动。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收摄血液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