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2年第20期
编号:668027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补脾益肾、通腑泄浊治疗慢性肾脏病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4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0期
屏障,益生菌,1肠道微生态,2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系,1CKD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2肠道菌群失调致CKD进展相关因素,3干预肠道菌群延缓CKD进展研究进展,4基于肠道微生态概念讨论慢性肾脏病病机,5中
     徐晴 郑 蓉 朱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上海 20003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肾脏病包括多种肾脏疾病,其中,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较严重的阶段,患者只能依靠长期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但因治疗费用高、并发症严重,导致其预后较差或生活质量较差。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制剂研究的不断深入,调节肠道菌群成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方向,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肠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CKD 机制有了新靶点。

    1 肠道微生态

    微生态近些年被命名为“被遗忘的新器官”、“第二基因组”,是指与宿主在肠腔中共生共存的微生物的集合,定值达100 万亿,由15000~36000个菌种构成。肠道菌群可分为三类:共生菌,又称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病原菌,又称有害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益生菌在人体内占据优势地位,可以阻止毒素入血,具有抗炎作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人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人体为肠道菌群提供繁殖、代谢的环境,肠道菌群参与人体消化、营养、代谢、免疫、防御等诸多方面生理作用。短链脂肪酸为结肠主要能量来源。饮食、抗生素、炎症、免疫状态均可能影响菌群组成。菌群失调可能诱发慢性肾脏病、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炎症性结肠炎等疾病。

    2 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系

    2011 年Meijers等首次提出“肠-肾轴”学说,即胃肠道与肾脏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密切。2015 年Pahl等将其进一步完善,提出“慢性肾病-结肠轴”,其核心概念是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道上皮屏障功能障碍通过引起全身微炎症反应、增加尿毒素蓄积等作用,加重CKD 进展。总之,肠道菌群与CKD 之间是一个双向调节、相互影响的过程。慢性肾脏病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尿毒素增多、炎性反应加重,加快肾功能衰竭,形成恶性循环。

    2.1 CKD 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

    在CKD/ESRD 中已证实,肠道微生物群的相关定量和定性改变,特别是具有脲酶、尿酸酶、吲哚和对甲酚形成酶的细菌种类的扩增,现有研究证实,CKD/ESRD 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了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病机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