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2年第29期
编号:667745
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4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9期
小体,炎性,1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1依赖于Caspase–1的经典焦亡途径,2非经典细胞焦亡途径,3其他Caspase诱导的细胞焦亡,2焦亡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1细胞焦亡与结直肠癌,2细胞焦亡与胃癌,3细胞焦亡和食管癌
     潘旭红 李林俞 陈 鑫 周 璇 李红玲

    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甘肃兰州 730000

    细胞死亡是生命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在生物体的进化、调节机体细胞增殖和分化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细胞死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细化深入,细胞死亡形式基于不同划分标准,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种类。目前,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提出,细胞死亡分为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和意外细胞死亡(accidental cell death,ACD),其中发生在生理条件下的RCD 亦可被称作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1]。RCD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且受基因控制的过程,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等均属于RCD。

    近年来,在这些固有的细胞死亡形式中,细胞焦亡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细胞焦亡是PCD的一种新形式,由多种病理因素(如感染、恶性肿瘤等)触发,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形成孔洞,细胞外的水分透过孔道进入细胞,引起细胞肿胀破裂,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炎症因子,促进炎性反应[2]。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焦亡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凸显,因此理解细胞焦亡的特征、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疾病的关系对于寻找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一定的新启示。

    1 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

    细胞焦亡于1992年首次由Zychlinsky等[3]发现,以区别于形态学上截然不同的细胞凋亡。1997年,Hilbi等[4]发现痢疾杆菌可以激活宿主细胞中的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1999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敲除Caspase–1可以阻断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胞死亡[5]。2001年,Cookson等[6]率先提出了用“pyroptosis”来描述这种独特的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pyro”意为火,表示炎症因子的释放及一系列炎性反应过程,“ptosis”指下降,表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本质,“pyroptosis”即为细胞焦亡。根据NCCD的推荐定义[1]:细胞焦亡是由活化后的炎性半胱天冬酶(如Caspase–1/4/5/11)切割Gasdermin蛋白引起质膜穿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9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