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
唐建红 张凯 王丽华 陈明高![](/images/paper/1673-9701/202302/12-1-l.jpg)
![](/images/paper/1673-9701/202302/12-2-l.jpg)
[摘要] 目的 分析单发肝细胞癌最大径≤3.0cm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最大径≤3.0cm的患者239例,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按照术后病灶是否完全消融分为完全消融组(n=219)与病灶残留组(n=20),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的病灶位于肝段间、肝细胞分化程度、肝纤维化程度、Child-Pugh分级以及甲胎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病灶边缘0.50cm),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漏空现象,消融完成后需再次借助增强CT扫描确认病灶完全消融再结束治疗。术后嘱患者静卧12h,给予常规心电监护、吸氧、保肝以及支持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后4~6周使用肝脏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进行复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判定,并借助mRECIST标准评估消融效果。①病灶残留判定标准:动脉期消融区域病灶出现强化;②完全消融判定标准:动脉期消融区域病灶未见强化,病灶已被消融区域全部覆盖,而且覆盖区域超出病灶边缘0.5cm[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在病灶位于肝段间、肝细胞分化程度、肝纤维化程度、Child-Pugh分级以及甲胎蛋白水平方面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