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腹膜炎,门静脉,病死率,1ALBI评分,2门静脉压力与肝硬化预后,1门静脉压力,2肝硬化预后,3肝硬化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2自发性腹膜炎,3其他并发症,4ALBI衍生评分,1改良ALBI评分,2PALBI评分,5结论
范依静,楼晓军,吴雨林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范依静1,楼晓军2,吴雨林1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浙江嘉兴 314033
肝硬化是各类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压力升高,患病率及病死率高。因此,准确评估肝功能对早期干预、指导治疗、预测预后至关重要。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to-bilirubin,ALBI)评分是评估肝功能的新兴工具,已有研究支持ALBI评分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如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等,同时衍生出一系列ALBI相关评分应用于肝硬化领域。本文对ALBI及其衍生评分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肝硬化;预后
肝硬化由各型慢性肝病进展而来,是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晚期病理阶段,失代偿期以肝功能受损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患者常因并发症死亡[1]。据统计,肝硬化导致全球每年超100万人死亡[2],是中老年群体的第七大死因,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3]。利用无创指标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一直以来是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虽然已有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等肝功能评分系统,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TP评分所包含的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和腹水程度难以实现标准化评分,易产生主观偏差,同时因分值范围窄,产生穹顶现象。MELD评分相较于CTP评分,具有客观、无穹顶现象等优点,但多项研究提示肌酐易受肝外因素及不同实验室测定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误判[4-5]。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to-bilirubin,ALBI)评分是新近开发的肝功能评分系统。多项研究表明,ALBI评分自推出以来,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并有学者根据肝硬化的疾病特点,创新性地开发出ALBI衍生评分,其应用价值也得到研究验证。
1 ALBI评分
ALBI评分由Johnson等[6]首次提出,该研究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对训练集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得到基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76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