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3年第29期
编号:666551
二甲双胍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2月4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9期
动作电位,房性,1二甲双胍降低AF的发生风险,2二甲双胍预防AF的潜在有效机制,1减少糖原和脂质沉积,2改善钙稳态,3促进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4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5恢复小电导钙
     任瑞凤,孙玉芹,王华亭

    二甲双胍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

    任瑞凤1,2,孙玉芹3,王华亭1,2

    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2.济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济南 250013;3.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二甲双胍的价格低廉且安全性高,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经典降糖药物。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与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有关,其可能是通过减少糖原和脂质沉积、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改善钙稳态、减轻炎症、促进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恢复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等,改善左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学重构,从而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本文对二甲双胍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甲双胍;心房颤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钙稳态

    1998年,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小组证实,二甲双胍不仅可降低血糖,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明确的保护作用[1]。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病死率[2]。在一项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随访研究中发现,二甲双胍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为0.468,明显低于对照组[3]。既往研究认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增加一氧化氮利用度,降低促炎因子表达水平、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转运、通过糖酵解途径提高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维持细胞钙稳态等,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4-7]。尽管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但其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研究二甲双胍与AF的关系对其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二甲双胍降低AF发生风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二甲双胍降低AF的发生风险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与脑卒中、外周血管栓塞等发生风险的增加有关。据统计数据估算,全球AF患者总人数为3350万[8]。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二甲双胍可降低AF的发生风险。在一项观察性研究中,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估服用不同糖尿病药物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结果发现,与未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相比,二甲双胍单一治疗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降低;与磺脲类药物相比,二甲双胍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减少了34%;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单一治疗相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7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