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为“乳痈要药”的内涵探析
化学成分,乳腺炎,临床应用
秦敏 刘仁慧[摘要]?中医研究指出,蒲公英具有抗菌、抗炎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其治疗乳痈的效果较为显著。本文分析蒲公英善治乳痈的科学内涵,阐释蒲公英善治乳痈的药理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乳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蒲公英;乳痈;乳腺炎;化学成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01.023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乳痈如未及时处理,则病程迁延,严重者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给患者特别是哺乳期女性造成极大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乳痈属中医外科疾病,其病名出自《肘后备急方》。中医认为,乳痈因热毒侵袭乳房而导致乳房结块、红肿热痛,甚则热毒弥漫全身而出现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1]。蒲公英属菊科植物,是指包括蒲公英、碱地蒲公英等数种植物在内的干燥全草,是中医治疗乳痈的重要药物。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肝解郁及通乳化瘀等功效[2]。作为药食同源的蒲公英主要含酚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降糖、保肝利胆等药理作用[3-6]。本文分析蒲公英善治乳痈的科学内涵,阐释蒲公英善治乳痈的药理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乳痈提供理论参考。
1?中医对乳痈的认识
中医认为,乳痈因热毒侵袭乳房,导致乳房红肿热痛、乳液聚集溃化成脓而排出不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一般多见于初产妇或哺乳期女性[7]。该病名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凡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乃急于痈”。《冯氏锦囊秘录》记载乳痈的病因病机是“妇人不知调养,有伤冲任,且忿怒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热甚;或为风邪所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