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4年第8期
编号:198700
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4年4月1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病机制,中医
     李羽桐 王莉

    [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胃轻瘫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症状是患者胃动力下降,胃排空迟缓,从而引起上腹胀满、食后尤甚等非机械性梗阻。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其治疗以控制血糖为基本目标,努力提高患者胃动力、增强胃蠕动、缓解临床症状。西医常用药物有胃动素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中医内服汤药与外用针灸等疗效良好;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对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08.031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又稱为糖尿病性胃麻痹、糖尿病性胃潴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DGP是由糖尿病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胃动力不足及胃排空迟缓,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食后尤甚、早饱、嗳气、吞酸、厌食、呕吐等,但并不伴有胃机械性梗阻[1]。2021年,全球2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5%,约5.366亿例;预计到2045年,其患病率将升高至12.2%,约7.832亿例[2]。DGP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中医学中,没有与DGP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痞满”“翻胃”“呕吐”“腹痛”等范畴,从而对症治疗[3-4]。

    1?DGP的发病机制

    DG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自主神经紊乱,运动迷走神经节和感觉交感神经节受损。②平滑肌病变。胃肠道的正常运动有赖于平滑肌的收缩。DGP患者的平滑肌细胞出现形态异常、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导致其功能受损。Ca2+是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离子。在DGP大鼠模型中,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经通道内流的Ca2+明显减少,信号传导异常,胃动力减弱[5]。在糖尿病大鼠中,胃窦部C型平滑肌可降低胃平滑肌细胞中三磷酸肌醇的水平,进而通过蛋白激酶G/蛋白激酶A-β型磷脂酶C抑制胃平滑肌的收缩[6]。③高血糖状态。高血糖可引起代谢紊乱,进一步引起各组织神经功能失常等,从而影响胃肠运动[7]。④间质卡哈尔细胞(interstitial?Cajals?cell,ICC)的减少或丢失。ICC是胃肠道运动的起搏细胞,其数量和功能正常与否影响胃肠的蠕动力,而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可直接调控ICC的形态与数量。研究表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7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