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及深化发展思路探索(2)
2.3 地域性食品安全风险主动监测有待提高对于地市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目的,笔者认为在于获得区域性、群体性和基础性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而开展膳食暴露风险分析,制定食品安全防控措施,完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减少食品中危害因素的膳食暴露风险,实现过程管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因此,仅依据国家、省级层面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不足以满足地级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求,地市级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区域实际情况,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方法制定地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量和监测指标、为区域的监测活动长期、系统的收集、积累数据和信息,推动食品风险分析工作的发展。
2.4 地域性膳食调查数据缺乏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包括基于人的食源性疾病及基于食品的污染监测,而人体的食品暴露风险则与摄入量密切相关,关系到了膳食结构,实际上食品暴露风险评估需要膳食消费量数据和待评估因素在食品中的含量水平数据来体现。膳食数据主要来源是已获得的人群营养调查数据,但目前,国家层面膳食调查数据库为2002年营养与健康调查获得的食物消费量参数,已经不能够反映当前的膳食特点,加之地域居民饮食习惯、食物种类、烹饪方式的差异,导致膳食结构的多样化,而地域性食物消费量参数的缺失则是地域性食品暴露风险评估的“短板”。
2.5 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尚待提升
近年来,由于监测任务量增加,监测工作也呈现出从最初仅是省级层面开展向地市级甚至向区县级下沉的趋势[1]。但是,地市级检测部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