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食用色素比对分析(3)
目前,美国允许使用9种合成色素——柠檬黄、亮蓝、靛蓝、诱惑红、日落黄、赤藓红、固绿FCF、橙色B(紅色2G)、柑橘红2号,其中柑橘红2号仅允许用于橙子表面,其限量为2mg/kg,橙色B允许用于香肠表面,其限量150mg/kg;免除证书的色素有30多种,主要是:胭脂树红提取物、虾青素、群青色、β-阿朴-8’-胡萝卜醛、β-胡萝卜素、脱水甜菜(甜菜粉)、斑蝥黄、焦糖色、胭脂虫提取物、叶绿素铜钠、二氧化钛、烘烤的部分脱脂煮棉子粉、葡萄糖酸亚铁、乳酸亚铁、合成氧化铁、胡萝卜油、藏红花、姜黄、红辣椒粉、红辣椒油树脂、核黄素、姜黄油树脂、葡萄色素提取物、葡萄皮提取物、番茄红素提取液和浓缩剂、葡萄糖提取物(脱糖葡萄花青素)、红球藻属海藻粉、水果汁、蔬菜汁、藻类干粉、玉米胚芽油、法夫(Phaffia)酵母,以上均为天然色素[6-7]。
2.5 日本监管现状
日本将食品添加剂分为指定的食品添加剂、现存的食品添加剂、天然调味剂原料和通常作为食品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8],色素在使用要注明色素添加剂的名称和种类类别[5]。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仅为12种,即胭脂红及胭脂红铝色淀、亮蓝及亮蓝铝色淀、靛蓝及靛蓝铝色淀、坚牢绿及坚牢绿铝色淀、苋菜红及苋菜红铝色淀、赤藓红及赤藓红铝色淀、诱惑红及诱惑红铝色淀、柠檬黄及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及日落黄铝色淀、荧光桃花(CAS:18472-87-2)、孟加拉玫瑰红(CAS:632-68-8),酸性红(CAS:3502-42-1)。此外,日本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栀子蓝、栀子红、栀子黄、葡萄皮色素、红球藻色素、日本柿子色素、高粱色素、鳞虾色素、紫胶色素、洋苏木色素、万寿菊色素、红曲色素、红曲黄色素、桑色素、橙色素、红辣椒色素、紫玉米色素、栀子蓝、栀子红、栀子黄、葡萄皮色素、红球藻色素、日本柿子色素、高粱色素、鳞虾色素、紫胶色素、洋苏木色素、万寿菊色素、红曲色素、红曲黄色素、桑色素、橙色素、红辣椒色素、紫玉米色素、二氧化钛、β-胡萝卜素、核黄素、核黄素-5’-磷酸钠、四丁酸核黄素、叶绿素铜钠、叶绿素铁钠等[9]。
, http://www.100md.com
3 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食用色素的对比分析
国家间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国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在种类、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限量上都存在差异。如大多数国家允许使用的胭脂红,在美国则不被允许使用,而美国允许使用的固绿FCF、红色2G、柑橘红2号在中国则不被允许使用;同样,欧盟允许使用的专利蓝、绿色S和亮黑PN,日本允许使用的孟加拉玫瑰红,在我国均为被禁止使用的合成色素。甚至同一种色素,不同国家或组织允许使用的食品种类也不相同,如胭脂红,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允许在鱼子、寿司中使用,而我国则完全禁止在肉质品中使用。主要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合成色素汇总对比见表1[7,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限制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些曾经被作为食用色素使用的合成色素被禁止作为食用色素使用,如美国1960年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35种,现在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为9种(包括仅用于橙子表面着色的色素——柑橘红2号和香肠肠衣着色的色素——红色2G)[7,8]。
, 百拇医药
英国食品标准局也于2008年4月制定法令[9],鼓励企业加入到禁止在儿童食品中使用柠檬黄、日落黄、喹啉黄、胭脂红、诱惑红、偶氮玉红等6种合成色素的行列,因为有研究表明,食用这些合成色素和儿童患多动症有关[10-11];欧盟食品安全局也开展对相关物质的风险评估研究[12]。
各国对食用色素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通过对比中国与欧盟、美国和CAC关于合成色素使用限量标准的差异可发现,中国对合成色素的最大使用限量、使用范围和种类与国外基本一致,有些色素甚至更为严格。目前,食品安全中合成着色剂的风险主要在超量超范围的滥用,如2011年4月上海华联等超市被指多年销售“染色馒头”,经调查多个批次的玉米馒头违规使用柠檬黄,引起市民强烈谴责。
参考文献:
[1] Collier S. W., Storm J E, Bronaugh R. L. Reduction of azo dyes during in vitr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J].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1993,118(1): 73-79.
, 百拇医药
[2] 聂晶,齐兴娟.食用合成色素研究动态(综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1):58-60.
[3] 何松涛.科学使用食品的化妆品-色素[J].中国检验检疫,2005,(6):60-61.
[4] 肖秀英.食用色素和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2006(3):32-33.
[5] 刘筠筠,杨嘉玮.美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监管及其启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1):154-159.
[6] 邹志飞,席静,奚星林等.国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3):283-288.
[7] 邹志飞,蒲民,李建军,等.各国(地区)食用色素的使用现况与比对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2):112-121.
[8] List of designated additives[S]. Tokyo: The Japan Food Chem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2012.
[9] 宋丹萍,张宏,李琪.国内外食用色素标准的比较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3):295-300.
[10] 葛宇.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使用法规及检测标准进展[J].质量及标准化,2011,(9):31-35., 百拇医药(陈贤驰 曾豪威 汪宁 戚平)
2.5 日本监管现状
日本将食品添加剂分为指定的食品添加剂、现存的食品添加剂、天然调味剂原料和通常作为食品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8],色素在使用要注明色素添加剂的名称和种类类别[5]。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仅为12种,即胭脂红及胭脂红铝色淀、亮蓝及亮蓝铝色淀、靛蓝及靛蓝铝色淀、坚牢绿及坚牢绿铝色淀、苋菜红及苋菜红铝色淀、赤藓红及赤藓红铝色淀、诱惑红及诱惑红铝色淀、柠檬黄及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及日落黄铝色淀、荧光桃花(CAS:18472-87-2)、孟加拉玫瑰红(CAS:632-68-8),酸性红(CAS:3502-42-1)。此外,日本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栀子蓝、栀子红、栀子黄、葡萄皮色素、红球藻色素、日本柿子色素、高粱色素、鳞虾色素、紫胶色素、洋苏木色素、万寿菊色素、红曲色素、红曲黄色素、桑色素、橙色素、红辣椒色素、紫玉米色素、栀子蓝、栀子红、栀子黄、葡萄皮色素、红球藻色素、日本柿子色素、高粱色素、鳞虾色素、紫胶色素、洋苏木色素、万寿菊色素、红曲色素、红曲黄色素、桑色素、橙色素、红辣椒色素、紫玉米色素、二氧化钛、β-胡萝卜素、核黄素、核黄素-5’-磷酸钠、四丁酸核黄素、叶绿素铜钠、叶绿素铁钠等[9]。
, http://www.100md.com
3 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食用色素的对比分析
国家间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国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在种类、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限量上都存在差异。如大多数国家允许使用的胭脂红,在美国则不被允许使用,而美国允许使用的固绿FCF、红色2G、柑橘红2号在中国则不被允许使用;同样,欧盟允许使用的专利蓝、绿色S和亮黑PN,日本允许使用的孟加拉玫瑰红,在我国均为被禁止使用的合成色素。甚至同一种色素,不同国家或组织允许使用的食品种类也不相同,如胭脂红,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允许在鱼子、寿司中使用,而我国则完全禁止在肉质品中使用。主要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合成色素汇总对比见表1[7,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限制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些曾经被作为食用色素使用的合成色素被禁止作为食用色素使用,如美国1960年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35种,现在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为9种(包括仅用于橙子表面着色的色素——柑橘红2号和香肠肠衣着色的色素——红色2G)[7,8]。
, 百拇医药
英国食品标准局也于2008年4月制定法令[9],鼓励企业加入到禁止在儿童食品中使用柠檬黄、日落黄、喹啉黄、胭脂红、诱惑红、偶氮玉红等6种合成色素的行列,因为有研究表明,食用这些合成色素和儿童患多动症有关[10-11];欧盟食品安全局也开展对相关物质的风险评估研究[12]。
各国对食用色素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通过对比中国与欧盟、美国和CAC关于合成色素使用限量标准的差异可发现,中国对合成色素的最大使用限量、使用范围和种类与国外基本一致,有些色素甚至更为严格。目前,食品安全中合成着色剂的风险主要在超量超范围的滥用,如2011年4月上海华联等超市被指多年销售“染色馒头”,经调查多个批次的玉米馒头违规使用柠檬黄,引起市民强烈谴责。
参考文献:
[1] Collier S. W., Storm J E, Bronaugh R. L. Reduction of azo dyes during in vitr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J].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1993,118(1): 73-79.
, 百拇医药
[2] 聂晶,齐兴娟.食用合成色素研究动态(综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1):58-60.
[3] 何松涛.科学使用食品的化妆品-色素[J].中国检验检疫,2005,(6):60-61.
[4] 肖秀英.食用色素和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2006(3):32-33.
[5] 刘筠筠,杨嘉玮.美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监管及其启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1):154-159.
[6] 邹志飞,席静,奚星林等.国外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介绍[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3):283-288.
[7] 邹志飞,蒲民,李建军,等.各国(地区)食用色素的使用现况与比对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2):112-121.
[8] List of designated additives[S]. Tokyo: The Japan Food Chem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2012.
[9] 宋丹萍,张宏,李琪.国内外食用色素标准的比较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3):295-300.
[10] 葛宇.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使用法规及检测标准进展[J].质量及标准化,2011,(9):31-35., 百拇医药(陈贤驰 曾豪威 汪宁 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