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安全导刊》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90452
2018年度食品安全热点权威科学解读(下)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3期
     热点十二:“职业打假”列入扫黑除恶名单

    2018年8月,深圳市发布的《深圳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简报(第53期)》中,批露该市捣毁了以敲诈勒索为手段谋取不当利益的“职业索赔人”团伙。由此,以“职业打假被列扫黑除恶名单”为题的报道持续发酵,该事件也引起了饱受职业打假人袭扰的食品行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专家解读

    《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监管机构要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因此,消费者在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要向有关部门举报。但是,职业打假偏离了立法的初衷,不法分子借“打假”的旗号,以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为自己牟利,以知假买假、甚至造假买假等方式敲诈勒索食品企业,这实际是一种犯罪行为。

    职业打假造成的社会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其破坏了市场的经营环境,动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职业索赔人常把大型企业作为攻击目标,企业不堪其扰;职业打假新闻不断发生,也动摇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另一方面,职业打假行为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在索赔过程中,职业索赔人大都采取一谈、二投诉、三举报、四复议、五诉讼的套路从多方面施压,市场监管、行政和司法部门则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处理相关案件,这是对行政和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
, http://www.100md.com
    新阶段,政府对恶意打假持零容忍态度,部分省市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将职业打假列为整治对象,这显示出国家对于扰乱市场秩序、非法牟利的行为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

    专家建议

    ①司法及执法部门应立场坚定,对职业打假行为保持旗帜鲜明的态度,绝不妥协地严厉打击以牟利为目的的打假行为。为了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建议通过有针对性的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给出更多的指导意见。从法理层面探讨职业打假认定的合规性,从操作层面提高职业打假认定的可行性。同时,对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打假行为给予支持和援助。

    ②企业应正确应对恶意打假、索赔行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面对职业索赔人的上门碰瓷,应以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积极配合主管部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同时,为避免职业索赔人利用舆论导向的施压,应公开相关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采取“私了”的方式只会助长恶势力的气焰,进而危害行业共同利益。
, 百拇医药
    ③媒体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关“职业打假”的早期报道,部分媒体存在炒作行为,而近年来随着恶意打假事件頻发,舆论导向有所转变,报道愈发趋于客观、理性。媒体作为发布事件消息的重要媒介,应客观、准确地报道相关事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消费者理性对待。

    编者按

    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解读,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自2012年首次启动年度食品安全热点解读媒体沟通会的第8年,其整体上延续了以往权威、专业的特征及第三方的定位。本届沟通会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答疑解惑,同时提出了科学建议,为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序提升发挥了特殊作用。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选出的12个舆情热点均来自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及多家主流媒体的提名、筛选与专家复议,是从40多个热点中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热点,基本上反映了2018年舆情的主要关注点。
, http://www.100md.com
    在2017年的沟通会上,来自食品科技界的权威专家对保健食品的问题与治理、普洱茶“致癌”、“网红食品”显现安全问题、法国奶粉被召回、中式咸鱼致癌风波、喝白酒抗癌、无矾油条的铝超标、喝王老吉可延寿10%、网络餐饮监管加强、挂面可燃等十个热点进行了解读。从近两年的食品安全热点中不难发现,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内容逐渐增多,特别是对传统食品的评价出现井喷式增长,如2016年的红肉,2017年的咸鱼、白酒、凉茶、油条,2018年的木耳、食用油、酱油、食盐等。随着我国食品工业逐渐向健康转型,以“中国传统食品大规模回归”为特征的消费升级需跨越“用科学的数据说明产品”的门坎。

    孟素荷表示,当前,我国舆情的关注点开始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各方的规范、自律及公平方向延伸。她说道:“在对2018年舆情关注的12个热点问题的汇集和归纳中,另一个特点正在显现——媒体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这一整体框架下,各方应保持专业、严谨、公正与自律的态度。”本次沟通会提到的辣条“同品不同标”事件、三文鱼之争、江苏消保委“酱油”对比实验,以及对“职业打假人”的反思等热点无一不是由社会各方言论、做法操作不规范引发的争议,这类问题占到了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总数的1/3。由此可见,舆情的关注点正从对某个企业产品的安全与否,延伸到对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中,各方是否保持更加透明、协调、严谨、自律的作为,进而转向对保护消费者与公平对待所有市场主体的诉求。由此,对政府监管、法规建设、社团组织的职能在“共治”过程中的科学、专业与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进步,也体现出某种成熟。

    综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可以看出,在全球大同的趋势下,国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已逐渐与国际接轨,而在全球视野下审视食品安全的隐患,也给中国的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启发。,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