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安全导刊》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90548
2018年度食品安全热点权威科学解读(下)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3期
     2019年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包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在内的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的食品科技界专家一起,共同解读了2018年的12个食品安全热点。上一期介绍了7个食安热点,本期将对余下几个热点进行介绍。

    热点八:食用植物调和油鱼目混珠

    2018年4月,央视财经频道的一则报道称,福建某企业生产的橄榄油调和油的包装上均显著标称“特级初榨橄榄”或“橄榄原香”,而作为产品真实属性的“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字号却非常小,并且颜色较浅。关于该产品真实属性的字体、颜色及分辨率均不明显,如不仔细分辨,会让人以为其是纯正橄榄油。
, 百拇医药
    专家解读

    日常饮食中会用到多种食用植物油,大宗的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等;小宗的有油茶籽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米糠油等,后者又称特种植物油。另外,还有用上述几种油品经科学调配制成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根据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其可以满足多种营养及风味的需要,现已成为消费者经常选择的油品之一。

    然而,我国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一是掺假现象:少数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在高价格油中掺入低价格油,更有甚者直接用低价格油冒充高价格油,欺骗消费者。二是以高价油命名调和油:有的以高价油脂直接冠名调和油,而調和油的主要成分并非是真正的高价油,如橄榄调和油、芝麻调和油、亚麻籽调和油等。三是夸大油品的健康功效:有的企业在产品宣传时,过度宣传油的某种脂肪酸成分,甚至声称其为预防疾病的“灵丹妙药”。四是用转基因油料生产的食用油存在标识不显著问题:有些企业故意以极小的字体在不显眼的位置进行标注,有掩盖产品原料为转基因油料这一事实真相的嫌疑。
, 百拇医药
    专家建议

    ①生产经营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产品标识。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应自觉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对产品名称、配料等进行规范标识。

    ②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的科学认知。相关单位应加强对食用植物油基础常识的科普宣传,帮助消费者用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认识并使用食用植物油。事实上,食用植物油并不是越贵越好,油的价格高低与其油料资源的多寡有很大关系,而与其营养价值不构成正比。消费者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对的油”,不一定要选“贵的油”。

    ③科技界应开展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研究,以科技服务进行监管。食品行业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食品科技界应大力开展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的深入研究,通过科技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达到规范市场秩序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④媒体应尊重科学真相,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公众眼球。媒体在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对事实真相的报道应更加科学、客观、公正。报道时,如涉及到专业性的知识,要多聆听行业专家的意见,不以吸引公众眼球的标题给消费者带来无端恐慌。

    热点九:“酸碱体质”骗局被戳穿

    酸碱体质被不少养生达人奉为真理,大量的保健品也基于这套理论而诞生。2018年11月2日,这套理论终于被“官宣”为伪科学——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处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欧·阳(Robert O. Young)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远超原告最初寻求赔偿金额的2倍之多。审判当天,法院怒斥被告罗伯特简直是个诈骗犯。

    专家解读

    酸碱体质的说法十几年前就已存在,曾经也遭到批驳,该说法首当其冲的槽点就是定义不清。在医学和化学领域中有酸碱平衡的说法,一般是指体液的酸碱平衡——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生物体通过呼吸、排泄以及其他调节机制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使血液pH值保持在7.35~7.45,如果酸碱失调则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复杂多样,其早期表现常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如发生酸中毒,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酸碱体质理论由美国人罗伯特提出,但是缺乏科学依据,到底什么才是酸碱体质?该理论缺少一个清楚的定义,也没有较为清楚的指标或方法对其进行鉴别或评价。
, 百拇医药
    在食物化学研究中,人们按照食物燃烧以后的灰分在水溶液中呈现的酸碱性将食物分为成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然而,人体摄入食物后的体内代谢非常复杂,迄今为止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人们食用的成酸性食物或成碱性食物能够影响到人体血液的酸碱度,也不可能形成所谓的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故“酸性体质会导致疾病多发”的说法是错误的。

    专家建议

    ①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平衡膳食,因为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极少,不能满足日常需要,因此,需要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获取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素。众所周知,单一种类食物包含的营养并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此必须遵循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日常生活中,人体摄入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同时,食用油、酱油等调味品也不容忽视。

    ②企业应杜绝虚假宣传,加大科研投入。企业应加强自我约束,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同时加强科研力量的投入,从研发水平、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应尊重科学事实、杜绝虚假宣传、切忌急功近利,依靠诚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