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安全导刊》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81155
外卖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5期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外卖作为一种省时、便捷的餐饮新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基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一些外卖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不顾诚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制作不洁的外卖餐食,影响外卖餐饮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外卖餐饮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存在较多不法商家,导致外卖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本文主要从我国当前外卖餐饮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现状等方面入手,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外卖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及第三方平台怎样监管、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实现社会共治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外卖 食品安全 监管 对策

    1 文献综述

    1.1 一般食品安全监管

    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世界粮食危机”开始进行早期的食品安全研究。当时的研究方向为食品获取安全,主要围绕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及如何针对产量提高而进行相关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资源利用状况、食品供给结构以及相关的贸易政策等方面也是研究方向之一。
, 百拇医药
    1.2 网购食品安全监管

    目前,我国的食品监督与安全研究更加倾向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督研究,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督的相关研究与对策建议相对较多,其中主要涉及网购消费者、政府干预管理以及网络食品经营者。我国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对策相对丰富,同时也有一些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借鉴与补充。

    国内许多学者从网购食品市场监管的角度出发,就我国当前网购食品安全监管提出诸多建议。学者杜峰从网购食品缺少明确的准入制度、网购监管的难点和问题入手,提出当前我国电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区;学者封俊丽认为,强化网络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建立网购信用体系,并不断健全网络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来实现网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学者赵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提出应当运用互联网经济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来优化与完善网购食品安全监督保障机制,并对网购食品安全参与方的责任问题进行分析;肖挪、邹亚莎则对网购食品交易的三方平台提供者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分析。
, 百拇医药
    2 外卖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2.1 外卖的概念

    现如今,外卖被理解为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订餐服务模式,对其的定义是使用互联网媒介,利用网络、即时通讯、电话等方式进行在线订餐,并由专人进行配送的餐饮形式。不同于传统实体餐饮企业,互联网具有互动性、灵活性及便捷性等特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外卖商家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直接的即时沟通,形成双向互动共赢的交易模式。

    2.2 外卖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2.2.1 餐厅打包

    就餐打包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外卖形式——食客到达餐厅点选心仪的餐品,餐品做好后经营者用一次性包装盒进行打包,方便食客带走,食客可随时随地随心而食。该方法虽然古老,却延续至今。
, 百拇医药
    2.2.2 电话订餐

    电话及手机的普及促进了外卖行业的发展,与餐厅打包形式相比,电话订餐具有绝对的便利性,其无需订餐人员上门取餐,只需一个电话打包好的食物就会被送达指定地点。这种便利性直接刺激了外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送餐员”职业的诞生。

    2.2.3 网站订餐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网络订餐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此时外卖订餐的主要人员为学生和白领群体,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网络餐饮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2.4 微信及APP订餐

    2013年,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外卖逐渐兴起。起初,互联网外卖是大学生针对生活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创业项目。2014年5月,“饿了么”获得“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投资;同月,“美团外卖”获得3.0亿美元C轮融资。2015年8月,“百度外卖”完成了2.5亿美元融资;同月,“饿了么”完成6.3亿美元F轮系列融资。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互联网外卖的资本投资从试水到竞相扩张,行业呈现出整体爆发式增长趋势。从易观智库对2017年互联网外卖行业市场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见图1),2016年外卖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人民币,2017年达到2045.6亿元,增长率为23.1%,行业市场规模持续走高。2016年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人(见图2),2017年达到3.01亿,2018年在線订餐用户规模预期将达到3.5亿人,并持续壮大。
, 百拇医药
    然而,在行业井喷式增长中,由于相应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其发展速度,一些问题逐渐滋生——在利益的刺激和驱使之下,一些外卖黑作坊开始出现。近年来,被新华网、法制晚报及光明网等媒体曝光的黑心外卖商家事件层出不穷——法制晚报记者曾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附近进行调查,发现“饿了么”平台中的快餐企业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社区内的小作坊,这些作坊不仅没有食品安全生产执照,卫生条件也让人担忧;在企鹅智酷的调查中发现,约52.5%的用户担心外卖食品存在卫生问题。可以说,能否解决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互联网外卖行业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重点着眼于分析我国互联网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3 外卖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

    3.1 监管主体缺位

    3.1.1 政府监管不到位

    外卖订餐主要依靠第三方交易平台完成,具有较强的互联网依赖性。在互联网行业兴起之初,各地政府出于鼓励经济发展的考虑,对相关网络行业的审批门槛有所降低,因此使一部分产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并没有得到严格审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政府加强了管理,但是在生产者资质方面的政府监管并没有紧跟步伐。另外,与实体店铺相比,外卖商家具有隐匿性,这一特点直接增加了政府的监管难度。, 百拇医药(李进进)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