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选择
那次肠胃生了炎症,我便去一家诊所输液。那家诊所小,只有我一个病人。看那里十分安静,我第二次去便带了一本《源氏物语》。待护士操作完毕,我便一头扎进书里。第一次,我觉得《源氏物语》是那么有滋味,就仿佛在你面前展开一幅繁华绮丽的画卷,薄雾轻拢,忧伤淡淡。等两瓶药水输完,我已将书看了将近三帖。护士给我拔针,我还茫茫然,眼神不能聚焦。
原来人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可以专心至此,静心至此。如果将读书这个行为转移到周末自己家里,情形会很不一样:要不要冲一杯咖啡,还是来一杯绿茶?那些花儿该浇水了!哎,外面阳光那么好,要不要去植物园走走?
我有一位同学,这两年变成了富人。我跟他关系非常好,那天在饭桌上,我随手把一本书卷成话筒采访他:“请问,作为一个富人,除了大家知道的种种好,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提前让我们知道一下,省得我们在致富路上前赴后继,到了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同学见没有外人,神秘兮兮、半真半假地说:“人,只有一个胃,吃了鲍鱼就不能吃海参;只有一个身子,睡的床最大也就两米,上卫生间也不能轮流用多个马桶;移民去了美国就不能去加拿大;开了宝马,保时捷就只能停在车库;能养得起小三却只能跟这一个老婆过……总之,无论怎么活都觉得吃亏,都觉得辜负了自己的银行存款,天天心里闹得慌。”
我乐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你直接说‘烧包’不就得了。”
有钱人跟普通人比起来,有更多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努力干下去,劝自己:“工作是美态的发动机。”然后,存在感、意义都来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则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帕里斯·希尔顿。
选择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
大家似乎都倾向于前者,它仿佛跟自由靠得近一些,但要自由地运用“选择”这个权利,需要一定的道行,因为它那么容易激起人性中叫做欲望的东西。反而没有选择,倒可以平心静气单纯地过下去。
说到底,自由不是指物质的自由,而是灵魂的自由吧。(摘自《滨海时报》 图/陈明贵), 百拇医药(袁晓玲)
原来人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可以专心至此,静心至此。如果将读书这个行为转移到周末自己家里,情形会很不一样:要不要冲一杯咖啡,还是来一杯绿茶?那些花儿该浇水了!哎,外面阳光那么好,要不要去植物园走走?
我有一位同学,这两年变成了富人。我跟他关系非常好,那天在饭桌上,我随手把一本书卷成话筒采访他:“请问,作为一个富人,除了大家知道的种种好,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提前让我们知道一下,省得我们在致富路上前赴后继,到了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同学见没有外人,神秘兮兮、半真半假地说:“人,只有一个胃,吃了鲍鱼就不能吃海参;只有一个身子,睡的床最大也就两米,上卫生间也不能轮流用多个马桶;移民去了美国就不能去加拿大;开了宝马,保时捷就只能停在车库;能养得起小三却只能跟这一个老婆过……总之,无论怎么活都觉得吃亏,都觉得辜负了自己的银行存款,天天心里闹得慌。”
我乐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你直接说‘烧包’不就得了。”
有钱人跟普通人比起来,有更多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努力干下去,劝自己:“工作是美态的发动机。”然后,存在感、意义都来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则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帕里斯·希尔顿。
选择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
大家似乎都倾向于前者,它仿佛跟自由靠得近一些,但要自由地运用“选择”这个权利,需要一定的道行,因为它那么容易激起人性中叫做欲望的东西。反而没有选择,倒可以平心静气单纯地过下去。
说到底,自由不是指物质的自由,而是灵魂的自由吧。(摘自《滨海时报》 图/陈明贵), 百拇医药(袁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