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要了朱熹的命
医生张修之在给晚年的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治疗脚气病时,竟把朱熹给治死了。
张修之治死朱熹到底是用药不当的医疗事故呢,还是朱熹患的就是“不治之症”呢?我们看看张医生的用药过程就什么都知道了。
治疗开始时,张医生认为朱熹脚气病的攻克之法是“去其壅滞,方得流通”,非常正确。他用黄芪、罂粟壳给朱熹补气升阳、利尿消肿也无可厚非,但紧接着在朱熹感到“服之小效”,体征减轻的情况下,张医生又投以泻下逐水的巴头,行气止痛破积的三棱、莪术等药。在朱熹出现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时,张医生随即让朱熹服用温白丸,以致朱熹腹泻不止,死于非命。
其实,温白丸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中成药,它是由半夏、白米、丁香、姜汁等中药配制而成的。据宋代《圣济总录》记载,它是治疗宿食不消、痰饮留滞、腹痛呕逆的良药。但问题是张医生用过头了。从张医生自始至终的用药情况看,他一个劲地用攻伐之剂、破积之药,光想着治疗朱熹的脚气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胸膈胀满、下肢肿痛的实症,忽略了朱熹年高体弱的虚候,这无异于用石板治驼背压死人不偿命的庸医,朱熹不死才怪呢。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总结这个教训时也感慨地说道:“观此高年之人,慎不可用攻药也。”所以我们在给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考虑老年人脏腑气血衰弱的特点,合理用药,避免大剂偏性,出现毒副作用。否则,八百多年前的朱熹之事还会重演,让本来不至于死人的脚气病酿成大祸。
(摘自《文史博览·文史》2016年第7期), 百拇医药(刘绍义)
张修之治死朱熹到底是用药不当的医疗事故呢,还是朱熹患的就是“不治之症”呢?我们看看张医生的用药过程就什么都知道了。
治疗开始时,张医生认为朱熹脚气病的攻克之法是“去其壅滞,方得流通”,非常正确。他用黄芪、罂粟壳给朱熹补气升阳、利尿消肿也无可厚非,但紧接着在朱熹感到“服之小效”,体征减轻的情况下,张医生又投以泻下逐水的巴头,行气止痛破积的三棱、莪术等药。在朱熹出现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时,张医生随即让朱熹服用温白丸,以致朱熹腹泻不止,死于非命。
其实,温白丸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中成药,它是由半夏、白米、丁香、姜汁等中药配制而成的。据宋代《圣济总录》记载,它是治疗宿食不消、痰饮留滞、腹痛呕逆的良药。但问题是张医生用过头了。从张医生自始至终的用药情况看,他一个劲地用攻伐之剂、破积之药,光想着治疗朱熹的脚气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胸膈胀满、下肢肿痛的实症,忽略了朱熹年高体弱的虚候,这无异于用石板治驼背压死人不偿命的庸医,朱熹不死才怪呢。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总结这个教训时也感慨地说道:“观此高年之人,慎不可用攻药也。”所以我们在给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考虑老年人脏腑气血衰弱的特点,合理用药,避免大剂偏性,出现毒副作用。否则,八百多年前的朱熹之事还会重演,让本来不至于死人的脚气病酿成大祸。
(摘自《文史博览·文史》2016年第7期), 百拇医药(刘绍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J > 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