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理性经济人
请想象以下情形:
A君排队买电影票。当他到达售票窗口时,得知自己恰好是第100万名顾客,因此获得了100美元的奖励。
B君在另外一家电影院排队买票。排在他前面的那个人到达售票窗口时,恰好是第100万名顾客,因此那个人获得了1000美元的奖励;而B君作为紧随其后的顾客,只得到了150美元的奖励。
那么,你是愿意做A君,还是愿意做B君?
理性经济学家的预期是,除非你不喜欢钱,否则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选择做B君,因为他比A君多得了50美元。可事实上是,大多数人都宁愿自己是A君。人们做出这种非理性的选择,放弃额外的50美元,只是为了回避那种只差一点儿就拿到1000美元的沮丧感。
這种非理性的选择被称为损失厌恶,指人们对损失的关注往往多于对收益的关注。
行为经济学家已用无数研究证明,我们那不堪重负的大脑常常无法做出理性经济学家所期待的富有逻辑的选择。人们也许都渴望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所做的日常选择恰恰有悖于那些冰冷、生硬的理性经济学原理。
暴露我们思维缺陷的书籍和科学论文已经足够装满一个图书馆了。如果你在维基百科上搜索“认知偏见列表”,就会发现迄今为止专家已经确认了97种不同的心智缺陷。(摘自《理性动物》中信出版社), 百拇医药(道格拉斯·肯里克)
A君排队买电影票。当他到达售票窗口时,得知自己恰好是第100万名顾客,因此获得了100美元的奖励。
B君在另外一家电影院排队买票。排在他前面的那个人到达售票窗口时,恰好是第100万名顾客,因此那个人获得了1000美元的奖励;而B君作为紧随其后的顾客,只得到了150美元的奖励。
那么,你是愿意做A君,还是愿意做B君?
理性经济学家的预期是,除非你不喜欢钱,否则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选择做B君,因为他比A君多得了50美元。可事实上是,大多数人都宁愿自己是A君。人们做出这种非理性的选择,放弃额外的50美元,只是为了回避那种只差一点儿就拿到1000美元的沮丧感。
這种非理性的选择被称为损失厌恶,指人们对损失的关注往往多于对收益的关注。
行为经济学家已用无数研究证明,我们那不堪重负的大脑常常无法做出理性经济学家所期待的富有逻辑的选择。人们也许都渴望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所做的日常选择恰恰有悖于那些冰冷、生硬的理性经济学原理。
暴露我们思维缺陷的书籍和科学论文已经足够装满一个图书馆了。如果你在维基百科上搜索“认知偏见列表”,就会发现迄今为止专家已经确认了97种不同的心智缺陷。(摘自《理性动物》中信出版社), 百拇医药(道格拉斯·肯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