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810
编号:13573931
伦敦时间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810
     刚到伦敦,我最不适应的既不是一日三场雨,也不是难吃的英国餐,而是伦敦的时间。这大概是因为大雨也好,汉堡也罢,若不喜欢,都可以躲一躲,唯一躲不掉的是笼罩着这座大都市且全民执行的时间。

    最初让人体会到这种时间上的差异的是快递服务。

    在国内,在高效有序的快递小哥的帮助下,时间成了可以任意截取的对象。虽然“地球是平的”,但并非所有地方的时间都如此驯服。就拿覆盖全球的亚马逊来说吧,习惯了上海亚马逊的我在伦敦第一次下单,便体会到了其中的诡异。“派件”和“抵达”之间只有短短五毫米的距离,你却无从琢磨出究竟代表多少小時。等着快递敲门,成为一桩一周乃至更长久的事。直到我终于意识到,这是水土不服的时间观在作祟,于是下单后干脆“忘记”。等我忘得差不多了,突然收到快递,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等再多住一段时间,我发现并非伦敦的快递小哥懒惰,而是整个城市似乎是商量好了,都在执行一种“不一样”的时间分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购物时间的严格规定。

    伦敦的大型百货商店一律晚上八点关门,小一些的五六点就打烊。我住的地方临近最著名的露天市场,打出的广告是“来伦敦的最后一站”。可即便是在这里,每天下午过了四点半,小贩们就陆续收摊走人,多一刻也不愿意停留。每当站在清冷的大街上,我便会想这样的“伦敦时间”究竟把人们赶去哪里了呢?

    也许是家里。“无处消费、必须回家”的律令把人们赶回了餐桌前。无论工作如何繁忙,人们必须回家自给自足。

    也许是音乐厅和剧院。购物的诱惑在夜晚被拦腰斩断,不愿回家的人们总是把剧院和音乐厅挤个爆满。更何况比起百货商店的标签,文化演出的票价要可亲得多。

    而在所有赶着回家、赶着听音乐、看演出、蹭讲座的人流中,也许就有亚马逊的快递小哥、餐厅的大厨、露天市场的摊主……

    在伦敦,普通人到底有多少经济能力和闲适心情去感受这座城市,从来都是需要打问号的事,但至少“伦敦时间”给了他们一种特别的保证,使之拥有一段可以自己做主的时间。

    (摘自《文汇报》), http://www.100md.com(罗小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