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812
编号:13571349
与加拿大人相处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812
     因为工作关系,我和邻居佐尔卡常打交道,在接触过程中我们彼此了解,进而彼此欣赏。

    我发现她做事特别认真负责,懂得为他人着想。譬如,她教室的桌椅是连体的,椅子向左边敞开,右边连着桌身。在调整学生座位时,她考虑到我是成人又是老师,特意给我安排左边的位置,避免我跨越右边的扶手时造成的不便。

    有次闲聊,我们扯到我先生的事,我一不小心问到她的个人问题,她坦诚地把她的不幸经历全盘告诉我,说到痛处几度痛哭不止。能聊到这份上,我们也完全算得上是“闺蜜”的关系了吧?但我和她只能算“亲密”,并非“无间”,如同张爱玲小说里写的“蝴蝶停在手套上,和手总隔着一层东西”的感觉。

    她对我说话从不随便,完全尊重我的意见,就连我请她帮我修改工作报告,动手前她都要问一句:“我可以直接在这上面修改吗?”看我略有迟疑,她马上建议:“要不,我先复制下来再重新写一遍?”像我的中国闺蜜和我“好得像穿同一条裤子”的事,绝对不会发生在佐尔卡和我身上。

    其实,我蛮喜欢她的“距离感”的,她的“距离”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生分、戒备,她的“距离”是对我的尊重和礼貌。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给了我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我感到轻松舒适。

    “有来无往非君子”,是我和加拿大人相处时遵循的另一條古训,也是我从失败中摸索出来的一条宝贵的教训。

    初来加拿大时,我们受制于经济条件,只让孩子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而不为她办生日会,渐渐地,请她的人少了。我这才从老移民那里得知,加拿大人处事也讲究有来有往。从此,我和加拿大人相处基本上就“吃锅巴还蚕豆”了。当然,如果人家明确表示义务帮忙,就另当别论了。

    “知恩图报”这条礼仪是我从语言部门的头儿朱迪那里看到的。我和她虽是斜对门邻居,但我因为不懂法语,从没去过她的教室辅导学生,跟她十分陌生,直到四月里我被领导派去给她组织的多元文化一日游活动帮忙,才和她正式说上了话。

    那天,她告诉我为了照顾孩子,明年她会转去离家比较近的高贵林教育局做全职代课老师。我觉得放弃部门领导的职位去当代课老师有点可惜,问她为什么不搬到兰里来。她说她先生不想搬家,还告诉我,这就是她想要的。我祝她一切顺利,并送给她一个自己做的茶杯,她问我今后可不可以还和我保持联系。放暑假前几天,我接到她的一封邮件,是一张我和她的合影。她写了蛮多客气的话,也一并把自己的私人邮件地址给了我,说是希望今后和我保持联系。她之前做过律师,却言语不多,性格沉稳又不乏幽默感。令我感动的是,我们相识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在全校的临别赠言上,她特意提到将记住我的“精神”。

    她给我大大的拥抱,将我们的友谊包围其中。我很庆幸,两个懂得感恩的人成了好朋友。

    (摘自《世界博览》2018年第19期 ), 百拇医药(青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