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几把扇
我很庆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许多没钱的欢喜和典雅。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文革”刚刚结束,父亲去合肥工作。夏天放暑假,我和母亲去看望父亲。
我們住的宿舍外面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水泥阳台,上面没有任何装饰,中间放一张小方桌,四周摆着几把大藤椅。父亲和他的朋友们穿着老头衫,摇着大蒲扇,靠在藤椅里,表面上看起来寻常极了,但他们毕竟是文人,自有属于他们的雅致。
他们几个人经常拿一幅白扇面,第一个人吟一首诗,第二个人提笔把诗题在扇面上,第三个人在扇子的背面挥毫作画,而另外一个人则在一边静静地刻章,等到书画作好,再盖上闲章。他们经常反串,往往是最擅长作诗的去作画,最擅长作画的人去治印,治印最好的人去吟诗。就这样,他们合作做了一把又一把扇子。等到他们各奔东西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个人合作做的扇子。
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林叔叔用上海口音的话教我吟诵:“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林叔叔告诉我:“小丹,要记住什么是入声字。不会入声字,你就唱不了昆曲;不会入声字,你就不会作古体诗。我学问没你爸爸好,但是我吟诵比他强,因为他是北方人。吟诵要跟叔叔学。”
直到现在,我都特别怀念那个阳台。那个地方的情趣,中国文人的气息,一直都让我怀念。如今,那些叔叔和我的父亲均已作古。
(常鑫 摘自《此心光明万物生》长江文艺出版社 ), http://www.100md.com(于丹)
我們住的宿舍外面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水泥阳台,上面没有任何装饰,中间放一张小方桌,四周摆着几把大藤椅。父亲和他的朋友们穿着老头衫,摇着大蒲扇,靠在藤椅里,表面上看起来寻常极了,但他们毕竟是文人,自有属于他们的雅致。
他们几个人经常拿一幅白扇面,第一个人吟一首诗,第二个人提笔把诗题在扇面上,第三个人在扇子的背面挥毫作画,而另外一个人则在一边静静地刻章,等到书画作好,再盖上闲章。他们经常反串,往往是最擅长作诗的去作画,最擅长作画的人去治印,治印最好的人去吟诗。就这样,他们合作做了一把又一把扇子。等到他们各奔东西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个人合作做的扇子。
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林叔叔用上海口音的话教我吟诵:“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林叔叔告诉我:“小丹,要记住什么是入声字。不会入声字,你就唱不了昆曲;不会入声字,你就不会作古体诗。我学问没你爸爸好,但是我吟诵比他强,因为他是北方人。吟诵要跟叔叔学。”
直到现在,我都特别怀念那个阳台。那个地方的情趣,中国文人的气息,一直都让我怀念。如今,那些叔叔和我的父亲均已作古。
(常鑫 摘自《此心光明万物生》长江文艺出版社 ), http://www.100md.com(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