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202
编号:13512237
“猪”和“母猪”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202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是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一个男人开着自己的车一路奔驰,突然前方转弯的地方迎面来了一辆红色跑车,并且歪歪斜斜地向他开来。于是,双方都努力地减速,并打正自己的方向盘。

    在相向而遇的时候,女人伸出手指了指说“猪”,男人立刻回应她是“母猪”。

    男人得意扬扬地开着车离去。拐过弯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前方真的有一头猪,可是已经来不及,猪被他撞死了。

    原来那个女人对他说“猪”,是为了让他当心前方有猪,而她也是为了避免撞到猪,才出现刚才歪歪斜斜开来的一幕的。而那个男人则以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她在骂他,便回应她是“母猪”。

    你可以把这个故事仅仅解读为信息不对称的沟通问题,但换个角度细细回想:那个男司机瞬间的反应来自何处?来自他从小开始一次次对“猪”这个字的使用——可能当作同学间的对骂工具,可能当作调侃他人智商的捷径……这一遍遍对“猪”的使用使得他對这个字的认知不断强化,才有了这样的效果。

    我们可以想象在大脑里存在一些连接特别短的特殊环路,造就了一些特别快速的反应,其中部分带来了本能反应(例如铅笔头接近眼球前闭眼)。我们周遭的这种认知强化绝对不仅仅限于“猪”,也未见得是通过语言强化的。

    (摘自腾讯·大家专栏 图/怜南), http://www.100md.com(柯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