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抗击东北鼠疫
清末,伍连德率领防疫人員成功抗击了东北鼠疫,写下了中国近代防疫史上的灿烂一页。鼠疫肆虐临危受命
1910年10月,两个中国伐木工从俄国回到中国境内,来到边境小城满洲里。几天后,两人相继死去,同住的几个房客也很快死去。而在去世前,他们都出现了发烧、咳嗽、吐血等症状。没有人会想到,一场夺去了6万多条生命的大鼠疫便由此开始。
疫情发生时临近春节,大批在外者纷纷返乡,加剧了人口流动。同时,作为当时中国铁路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东北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进一步为鼠疫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在这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伍连德与助手毅然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
坚持不懈摸清源头
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来说,摸清疫情的源头及传播途径是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防疫。但是,人们当时对这场瘟疫一无所知,伍连德决定尝试从被感染者的角度切入,寻找突破口。1910年12月27日,傅家甸(今哈尔滨道外区)一名女子因感染而死去。伍连德决定立刻对尸体进行解剖,这是这次东北鼠疫中第一次尸体解剖。在传统观念中,解剖尸体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整个解剖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连死者家属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