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记
【专栏作者简介】
周亚丽,笔名舟子,新闻传播学硕士,多家雜志专栏作者。
心安之处是唯一
“终是要回去的,那才是家。”老王近几日念叨得紧,子女们个个如同听了紧箍咒一般,互相递个眼色便都心领神会——这事被提上家庭日程已是势不可挡了。
这件反复闹腾的事就是回乡盖房。以前,它是老王两口子的生活规划,老伴走后,只剩他一个人仍如此梦想。过了花甲之年,生命这棵大树上叶渐飘零,想到终有一日要归于尘土,老王这辈人谋划的未来大抵都是“归根”,并且对它的执著深入骨血。子女们觉着有父有母在,哪里都是家;老王却打心眼里觉着家永远只有一处,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心安之处。
子女们皆扎根异地,回乡已属不易,更何况要照看一座屋、照管一个老人。手头富余也不必明知浪费而浪费,但任何理性的分析在老王的执著面前都显徒劳。只要老王说盖房是完成老伴遗愿,话题便戛然止住,大家不欢而散。
回乡去
又一日,老王看似无意地说:“昨夜梦里,老伴说打屋脚,土要再下去一点……”这一阵紧过一阵的催促,子女们只好随老王返乡去商量老屋重建的事宜,毕竟老王的老父尚在,而且有两个兄弟在乡间。
在起伏山峦的簇拥间,萦绕在村落上方的袅袅青烟不见了,屋瓦不再挨挨挤挤,飞翘的墙檐也少有踪影。这些年,年轻的孩子们陆续走出乡野,投奔各个风景不同的城市求学、务工,在火热的生活里浮浮沉沉。年长些的乡邻也都随孩子们而去。没了烟火气,山水倒是清朗纯粹,多了几分野趣。
屋前的石板路早已不泛青光,污浊得让人感觉陌生,草木在倾塌的土砖墙间疯长。乡间落败的景象令子女们甚是忧心——就算新屋建起来,怕是连个邻居也难找,遂生出几分动摇。
老王却一路兴致勃勃:“别看现在没人住,屋也塌了,宅基地却是没人肯放手的,到时候大家又都会回来,把新屋都砌起来!”
老王心心念念的老屋,光景也没好到哪儿去,但是耄耋老父还用它颐养天年。
老王里外看过,那是他当年为了成婚从一个五保户手里买下的房,很有些故事。可他觉得让迈不动腿的老父挪动、劳神,心里很是不忍,于是按下了这个念头,只跟兄弟们表达了盖新屋的愿望。
乡间的新房
过了月余,听闻村委会要丈量土地确权,老王挂念自己的那二层小屋,就跑去村委会,想要明确自己的物权。虽是乡里乡亲,可村子也得按照政策办事。村主任拿出文件,告知老王:你已经是城镇户口,不能在村里拥有土地,更不能用土地盖房。
老王被泼了瓢冷水,急了——怎么自己花真金白银买下的房屋,现在成无主的了?
子女们反倒是安下心来,觉得这下可以断了老王的念想,落得清净了。没想到,老王的韧劲上来了,四处找人问询。镇里、区里、市里,一个人跑进跑出地折腾了一阵。
当初离乡,乡邻皆羡慕。老王携家带口卷着物什走出黄泥路的时候,不少乡邻还在一旁目送。几十载风雨之后,现在要回到生养他的地方,却真是碰上了“回不去的故乡”。
老王坐在沙发上跟每一个子女视频聊天,拉拉杂杂,说一遍他的屋的事,末了,长叹着总结:“房是盖不起了……”
子女们嘴上说“算了算了”,心里是真轻松。可还没轻松几天,老王又喜笑眉开地发送视频,那欢喜呼之欲出:“村里批准盖房申请了!”原来,老屋多年未整修,已经被认定属于危房,老王以老父的名义在原地重新盖房。
子女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老王就整理积蓄,马上谋划起拆旧房的事儿来,还买回了一辆电动车,说是跑乡里方便。可老王压根就不会骑电动车,也不知他是怎么把车弄回家的。
房还没开始拆,他先给自己找了个学骑电动车的活干。他偷摸着出去学骑车,把右腿弄出一大片淤青,子女们甚是糟心。
后来呢?后来电动车在走道里蒙了灰,老王靠着公交车和一双腿,盯着施工队把地基打好了。施工的都是十里八乡相熟的人,老王很是放心,满心期待着新房拔地而起的那天。
舟子有话说
老王就是这么爱折腾,心情跟着日子起起落落,回过头一想,他这样的生活也不无滋味。有人崇尚平平淡淡是真,有人喜欢不白活一回,这都是生活,放在岁月里,便有了可说可嚼的味道。, 百拇医药
周亚丽,笔名舟子,新闻传播学硕士,多家雜志专栏作者。
心安之处是唯一
“终是要回去的,那才是家。”老王近几日念叨得紧,子女们个个如同听了紧箍咒一般,互相递个眼色便都心领神会——这事被提上家庭日程已是势不可挡了。
这件反复闹腾的事就是回乡盖房。以前,它是老王两口子的生活规划,老伴走后,只剩他一个人仍如此梦想。过了花甲之年,生命这棵大树上叶渐飘零,想到终有一日要归于尘土,老王这辈人谋划的未来大抵都是“归根”,并且对它的执著深入骨血。子女们觉着有父有母在,哪里都是家;老王却打心眼里觉着家永远只有一处,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心安之处。
子女们皆扎根异地,回乡已属不易,更何况要照看一座屋、照管一个老人。手头富余也不必明知浪费而浪费,但任何理性的分析在老王的执著面前都显徒劳。只要老王说盖房是完成老伴遗愿,话题便戛然止住,大家不欢而散。
回乡去
又一日,老王看似无意地说:“昨夜梦里,老伴说打屋脚,土要再下去一点……”这一阵紧过一阵的催促,子女们只好随老王返乡去商量老屋重建的事宜,毕竟老王的老父尚在,而且有两个兄弟在乡间。
在起伏山峦的簇拥间,萦绕在村落上方的袅袅青烟不见了,屋瓦不再挨挨挤挤,飞翘的墙檐也少有踪影。这些年,年轻的孩子们陆续走出乡野,投奔各个风景不同的城市求学、务工,在火热的生活里浮浮沉沉。年长些的乡邻也都随孩子们而去。没了烟火气,山水倒是清朗纯粹,多了几分野趣。
屋前的石板路早已不泛青光,污浊得让人感觉陌生,草木在倾塌的土砖墙间疯长。乡间落败的景象令子女们甚是忧心——就算新屋建起来,怕是连个邻居也难找,遂生出几分动摇。
老王却一路兴致勃勃:“别看现在没人住,屋也塌了,宅基地却是没人肯放手的,到时候大家又都会回来,把新屋都砌起来!”
老王心心念念的老屋,光景也没好到哪儿去,但是耄耋老父还用它颐养天年。
老王里外看过,那是他当年为了成婚从一个五保户手里买下的房,很有些故事。可他觉得让迈不动腿的老父挪动、劳神,心里很是不忍,于是按下了这个念头,只跟兄弟们表达了盖新屋的愿望。
乡间的新房
过了月余,听闻村委会要丈量土地确权,老王挂念自己的那二层小屋,就跑去村委会,想要明确自己的物权。虽是乡里乡亲,可村子也得按照政策办事。村主任拿出文件,告知老王:你已经是城镇户口,不能在村里拥有土地,更不能用土地盖房。
老王被泼了瓢冷水,急了——怎么自己花真金白银买下的房屋,现在成无主的了?
子女们反倒是安下心来,觉得这下可以断了老王的念想,落得清净了。没想到,老王的韧劲上来了,四处找人问询。镇里、区里、市里,一个人跑进跑出地折腾了一阵。
当初离乡,乡邻皆羡慕。老王携家带口卷着物什走出黄泥路的时候,不少乡邻还在一旁目送。几十载风雨之后,现在要回到生养他的地方,却真是碰上了“回不去的故乡”。
老王坐在沙发上跟每一个子女视频聊天,拉拉杂杂,说一遍他的屋的事,末了,长叹着总结:“房是盖不起了……”
子女们嘴上说“算了算了”,心里是真轻松。可还没轻松几天,老王又喜笑眉开地发送视频,那欢喜呼之欲出:“村里批准盖房申请了!”原来,老屋多年未整修,已经被认定属于危房,老王以老父的名义在原地重新盖房。
子女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老王就整理积蓄,马上谋划起拆旧房的事儿来,还买回了一辆电动车,说是跑乡里方便。可老王压根就不会骑电动车,也不知他是怎么把车弄回家的。
房还没开始拆,他先给自己找了个学骑电动车的活干。他偷摸着出去学骑车,把右腿弄出一大片淤青,子女们甚是糟心。
后来呢?后来电动车在走道里蒙了灰,老王靠着公交车和一双腿,盯着施工队把地基打好了。施工的都是十里八乡相熟的人,老王很是放心,满心期待着新房拔地而起的那天。
舟子有话说
老王就是这么爱折腾,心情跟着日子起起落落,回过头一想,他这样的生活也不无滋味。有人崇尚平平淡淡是真,有人喜欢不白活一回,这都是生活,放在岁月里,便有了可说可嚼的味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