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84
编号:13593032
浅析中医五行“肝心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及临床(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4
     1.3 肝心功能相济与血液循环及血量的调节

    《素问·五藏生成》曰:“诸血者,皆属于心”“人卧血归于肝。”首次提到了肝藏血、心主血功能相济这一理论。王冰注《素问·五藏生成》则说得更清楚:“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协调是心主血脉的保证,心气推动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需要肝气条达,疏泄有度。阐明了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与心主血脉相互配合对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意义。同时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全身血液充盈,则肝有所藏,才能发挥其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以适应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需要,使心亦有所主。若心血不足,则肝血亦常因之而虚;肝不藏血,心血亦常因之而损,所以在临床表现上常见心悸、失眠等心血不足病症与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月经量少等肝血亏虚病症同时出现。现代生理学则认为,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的正常运行对肝脏、心脏功能的维系至关重要,否则,心衰可引起瘀血肝,瘀血肝反过来又可加重心衰[3]。

    2 病理上的“肝心母子关系”

    中医的脏腑相生关系,属于正常的脏腑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生理现象,当肝心母子关系受到破坏,可出现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各种病理,这些病理与现代医学脏腑疾病相互影响也有不谋而合之处。

    2.1 母病及子与肝病引起的心血管损伤

    《薛氏医案·求脏病》中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陈士铎《石室秘录》亦云:“心悸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