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88
编号:13575478
基于痰瘀伏邪理论探讨冠心病的防治(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8
     2 痰瘀伏邪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2.1 伏痰与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而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现已明确脂蛋白a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6]。且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中医“伏痰”具有关联性,如罗威等[17]认为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伏痰”范畴,在内因遗有父母先天邪毒逾时而发,在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腻之品,损脾伤胃,致运化失职,痰浊内生,伏于营中,浸淫血脉,待时而发,即成伏痰之患。当伏痰阻遏心阳,气机不畅,阻于脉道,日久闭阻心脉,可自发而成胸痹,或遇外感引动伏痰,也可发为胸痹。齐锋等[18]亦认为“伏痰”贯穿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胸痹心痛辨证论治基础上佐以清半夏、薤白等化痰理气之品,疗效更佳,为临床运用“伏痰”理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伏瘀与冠心病

    目前认为冠心病始终存在血瘀的表现。现代研究表明,血瘀证有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血液凝固性增高等表现,其病变机制与凝血功能亢进、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等有关[19-20]。如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多,导致血小板聚集在动脉内膜上,损伤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溶栓机制受抑制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