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89
编号:13574194
治痤名方沿革与新方研创(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9
     3 治痤新方研创

    综观古代医家对痤疮的描述,总结其规律,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感受风、寒、热、湿等外邪,郁积生热而成。虽《内经》有曰“汗出见湿,乃生痤……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外科启玄》也曰“肺气不清,受风而成,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7]但多数医家认为是以“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为主要病机特点。其病位在肺经,病性多属实。明清前治疗上侧重外治之法,以解毒杀虫力强的胡粉、水银、矾石、密陀僧、斑蝥、巴豆、硫磺、苦参等为痤疮皮损严重者之外用。清后尊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颠倒散为经典治法,水银、胡粉、矾石等重金属之剂则不敢轻易上脸了。再后来受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医家组方用药就逐渐掺入了现代科学的思维。

    以枇杷清肺饮与颠倒散为例。

    枇杷清肺饮原方由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组成,笔者临床中常加白花蛇舌草、丹参应用,自拟清肺愈痤方,申报并获国家发明专利[8]。专利配比:黄芩10%~20%,枇杷叶10%~20%,丹参15%~25%,白花蛇舌草15%~25%,夏枯草10%~20%,赤芍10%~20%,当归5%~15%,甘草5%~10%。具疏风清肺,祛湿清热。每日1剂,煎服2次。普遍适用治疗寻常型(中医证型主要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痤疮。皮损以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或觉痒痛,鼻息气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皮肤油腻,间有脓疱、结节,或伴口臭,便秘溺赤;或见脓疱囊肿,病情缠绵,皮疹此起彼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 http://www.100md.com
    其中白花蛇舌草、丹参能抑制皮脂腺分泌,有抗雄激素作用。枇杷清肺散、枇杷清肺饮原文记载是治肺风酒刺的,症状描述以粉刺为主。严格来说,只是适用于以粉刺为主的痤疮,还可扩展用于现代称谓的脂溢性皮炎。至于囊肿型、瘢痕型、聚合性痤疮,就宜海藻玉壶汤与桃红四物汤加减发挥了。

    颠倒散原方由大黄、硫磺等组成。笔者临床中常加入黄连、芦荟,自拟复方颠倒散(经验方)[9],组成:大黄10~50份,硫磺10~50份,黄连10~50份,芦荟10~50份,轻粉1~5份。取适量细粉,水蜜调糊状,外敷皮疹处1~2 h,后用清水洗净。每日1~2次。具泻火解毒、散结消肿、杀虫止痒、护肤美容,对痘印及瘢痕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硫磺可使表皮软化,具有脱脂、杀菌、止痒及角质促成作用;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芦荟对葡萄球菌极敏感,能够清除细菌感染时释放出来的有毒代谢物以及细菌被杀死后菌体留下的内毒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保湿剂和皮肤营养剂,具有护肤美容功能。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佚 名.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7-18.

    [2] 程士德.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0.

    [3]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07.

    [4] 葛 洪.肘后备急方.中华医典[CD].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5] 祁 坤.外科大成[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7-218.

    [6] 吴 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27-1428.

    [7] 申拱宸.外科启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50.

    [8] 杨 柳.一种治疗寻常型痤疮的药物[P].中国专利,201110045587,4.

    [9] 杨 柳.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散剂[P].中国专利,201110045711,7.

    (本文编辑 李路丹), http://www.100md.com(杨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