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1
编号:13568736
影响证候转化的因素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
     众所周知,通过八纲辨证,可以确定证候的纲领;通过病性辨证,可分辨证候的具体性质;除此之外,尚缺乏病位的判断,因此还有脏腑辨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八纲辨证中的阴虚证、病性辨证中的气虚证等证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证”,未满足作为临床处方、治疗所依据的“完整(全部)信息”。所以说,阴虚证、气虚证等虽也出现在书本或作为口头用语,但不是临床辨证诊断的最后结论。在此基础上,已故全国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诊断学》主编,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文锋教授[4]提出证素辨证并出论文专著,认为任何复杂的证,都是由病位(如心、肺、脾、肝、肾、胃、胆等)、病性(如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阴虚等)等证素组合而成。黄惠勇教授[5]认为:证素辨证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而是整合了八纲、脏腑、六经辨证等实质内容,是在传统辨证方法学的基础上研究总结,探索出的一个对临床诊疗疾病执简驭繁且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一种辨证学,更贴合临床辨证的实际。

    从证的定义讲:在脏腑辨证中,如肝胆湿热证、心脉痹阻证等常被看作比较标准的证,基本符合证素辨证要点,但是它仍然不够精准。临床上,同一名称的证,虽然病理性质相同,但仍存在病理轻重、浅深或阶段、范围、因果的不同层次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