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1
编号:13568606
生态翻译观视域下李照国译《黄帝内经》的 适应性选择分析及启示(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
     首先,在海外第一部《内经》翻译是由美国医学史博士伊尔扎·威斯(Ilza Veith)于1949年出版的“The Yellow Empire’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此译本仅翻译了《素问》的1至34章,重点介绍了针刺疗法,但遗憾的是将《内经》译为“内科医学”,与原著的偏差比较明显。

    旅美华人吴连胜和吴奇父子于1997年出版了“Yellow Empire’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是上世纪末《内经》翻译的成功之作。吴氏父子有着多年的从医经验,但并无语言学习经历,由此该译本翻译原则重在阐释医理,力求保证译本的严谨性和规定性,翻译策略上多倚重意译、加注和解释,极少用直译、音译。客观而言,吴氏父子对当时中国传统医学在海外已经启蒙的现状,以及译入语读者群体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热情略微低估;并且,与古代汉语高度凝练和中医术语多义性等语言特征相比,吴氏父子译本不可避免地损失了一些民族性特征。

    李照国具有语言学和医学双重知识背景,系统分析当下英语国家对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并基于其对中医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西方读者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文化的兴趣值和理解能力,出版了《素问》和《灵枢》的完整译本——“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Medicine”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