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11
编号:13528256
马王堆医书46年来研究成果与进一步发掘思路(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1
     [摘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医书出土,46年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围绕马王堆医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诸多著作和论文纷纷出版、发表,掀起了研究的热潮。本文旨在对马王堆医书迄今为止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加以汇总梳理,并对今后的马王堆医学文化发掘思路建言献策。

    [关键词]马王堆医书;湖湘中医文化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11.027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西汉初年软侯利仓的三座家族古墓,其中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古医书,引起了医史文献界的高度重视。46年来,围绕马王堆医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一些著作和论文纷纷出版、发表,掀起了研究热潮。检索过刊与网络数据库资源,与“马王堆医书”相关的著作共有36部(包括各种考古类著作),论文200余篇。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是马王堆医书研究的高潮时期,进入21世纪,研究成果虽略有减少,但在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发展。马王堆医书和马王堆文化一样,是一个无尽的宝藏,为了促进进一步的研究,现将46年来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加以汇总梳理,并对今后的发掘思路提供一点建议。

    1成书年代相关研究

    多年来,学者们从字形、词汇、语法、避讳、历史等角度考证了马王堆医书的抄录年代。周一谋以为马王堆医书抄录时间的上限不超过战国晚期,其下限在秦汉之际,最晚不晚于墓主下葬的公元前168年。陈红梅将马王堆医书抄录年代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认为《五十二病方》等五种帛书抄写年代应在公元前3世纪末,不晚于秦汉之际;《却谷食气篇》等三种医书抄写于西汉初年;《胎产书》《养生方》《杂疗方》帛书抄写年代在汉高祖在位以前;隶书字体抄写的四种竹木简医书大约抄录于西汉初。

    2语言文字学研究成果

    马王堆汉墓出土后,由专门成立的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所有简帛书籍,在《文物》月刊发布了《马王堆汉墓帛书(肆)》,1985年文物出版社印行精装本。1992年魏启鹏、胡翔骅合著的《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一书由成都出版社出版。1992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马继兴先生的专著《马王堆古医书考释》,该书在修补诸本、校正讹字、推求通假、篇目解题、通译全文等方面对整理研究马王堆古医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马王堆医书的语言文字研究中,通假字、副词研究独树一帜,成果显著。对中医早期病名、药名、术语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性。2014年,裘锡圭先生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全部简帛书籍资料,彩色图版采用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高清彩色照片,印制精美。因此,进一步方便学者进行医书残片缀合的研究。其他学者对马王堆医书文字的零星研究不绝如缕,有些是以医书篇目为纲考证,如潘远根《马王堆医书<杂疗方>考辨》。有些专攻讹字研究,如刘玉环《<马王堆汉墓帛书(肆)>补释》。有些对医书的字词进行厘正,如“强食产肉”“参舂脉”等进行内涵诠释与术语源流的研究。

    3药物方剂学研究成果

    马继兴先生对马王堆医书中的药物品种与数目进行了总括研究。夏洽思对马王堆医书药物的源流、品种数目、命名方式、药物炮制、药物剂量与剂型、用药方法与禁忌、药物的临床使用等进行了总结。马王堆医书药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和《杂疗方》几部医书。张显成对一些疑难药名进行了考释,并结合其他汉代简帛医书如武威汉简等,将简帛医书中的中药异名进行了总结研究。郭建生等对《养生方》的性药进行了探讨。

    在方药研究中,马王堆医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研究大放异彩。尚志钧先生的《五十二病方药物注释》(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985年油印发行)对书中247种药物进行了全面考证研究,对药物的出处、古代文献中该药的相关资料、《五十二病方》方药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005年严健民编著了《五十二病方注补译》(中医古籍出版社),对帛书残缺文字大胆补注,解决了一些疑问。周德生、何清湖主编了《<五十二病方>释义》(山西科技出版社2013年),该书属于传统中医药临床精华读本系列丛书,对《五十二病方》中52类病和治病的方剂进行了分类释义。另外,有学者提出《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验方集。一些学者对《五十二病方》的剂型进行了考释,对外治法、疣的简便疗法、痔疮手术法等进行了研究和临床试用。

    4养生文化研究成果

    2009年以来,对马王堆医书中的养生文化发掘开始集中出现,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学者为主力。何清湖从聚精、养气、存神角度凝练总结马王堆医书的养生思想。2009年何清湖教授主编了《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一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首次對马王堆医书进行养生思想的大总结。喻燕姣重点研究了《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的食疗药方,统计了食疗药物的种类,认为食疗不仅有养生的作用,还有广泛的治病作用,食疗用药口服、外用结合,方法灵活,药食常常合用。黄巍从注重“聚精”“食养生精”,注重“房中守精”,提倡“药食养精”,“却谷食气”以养气,推崇药膳食疗四个角度对马王堆医书中的饮食养生理念与方法进行了总结。魏一苇从导引图、房中术、起居饮食角度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加强马王堆养生理论社会学研究、传播学研究的展望。21世纪以来,学者们能够从更加广泛而深刻的角度揭示马王堆养生文化的渊源、内涵和价值。如陈洪习认为由于自然环境、民本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地域特色显著、民生内涵深厚、人文色彩鲜明的马王堆养生文化。另外,从注重生命、注重民生、注重实用、注重生态角度分析了马王堆养生文化的价值取向。

    5经络针灸学研究成果

    马王堆医书中,《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出土震惊了学术界,对研究《黄帝内经》之前的经络学说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一手材料。因此,马王堆医书中经络问题研究渐渐独树一帜。何宗禹对马王堆医书中有关经络著作成书年代研究的论文进行了集中参校,对经络学说的考证、经络实质的研究成果、循经传感、经穴脏腑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评论。彭坚对比了马王堆帛书和《史记·仓公传》的相关记述,认为“脉”的概念被“经脉”所取代发生在仓公时代,仓公《诊籍》中的“络脉”概念就体现了从马王堆帛书“脉”到《灵枢·经脉篇》经脉系统的过渡。另外,彭坚认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马王堆医书中只有灸法、砭法而绝无针刺法,两书成书应在战国至秦汉之际;而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恰好体现了经络学说发展的三个阶段;《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两书则揭示了如何用灸法和砭法产生脉的感传现象来提高治疗效果,认为“脉”表示血管,并含有气、血两种物质,这是脉的本义。一些学者对马王堆医书时代是十一脉而非十二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袁玮提出在十一脉之前可能存在六脉说。王家骜从补泻思想、砭灸材料、砭灸部位、治疗学思想等方面对马王堆医书针灸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认为已经采用循经砭灸和朦胧的穴位意识,局部砭灸则体现对经络脏腑关系的一定认识,而且注重经络辨证,无论寒热百症皆采用灸的疗法。石全福对比了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认为经络辨证的早期发展是一个从“务实”到“务虚”的过程,即从单纯的解剖部位到后期从整体功能上加以理解的过程。关晓光凹认为医书中的十一脉主要指血管,并无脉中流气的记载,当时血脉和经络尚未分化,脉既是诊断的依据又是施治的目标。证的概念尚未完全形成,只是以病的形式零散存在,马王堆医书出现标志着脉证关系初步形成,为后世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韩健平的《马王堆出土古脉书研究》一书,该书对“脉”的概念,狭义“脉”名的消失过程和穴位的演化关系,“阳明”“厥阴”等脉的实质和命名进行了考证,是一部全面总结马王堆医书经络理论的著作。, http://www.100md.com(葛晓舒 魏一苇 何清湖)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