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2
编号:13509533
内外合治小儿间质性肺炎临证撷菁(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2
     2.3 缓解期

    治疗后期咳喘渐平,但久咳耗伤气阴,因小儿体质不同,可有肺胃阴虚、肺脾气虚等证型之别。此期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之不足。儿科之圣钱乙在“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肺气郁闭,痰阻气道后,易伤气阴,肺病及脾,子病及母,可形成肺脾气虚证候,故此期病机以虚为主,虽肺气闭阻不显,但痰瘀仍存;治疗当在辨明脏腑虚损之偏颇的基础上,补其不足,同时兼以化痰消瘀。常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太子参、茯苓、白术、五味子、麦冬、炙甘草。太子参柔润平和,相较人参更适用于小儿;阴虚不甚可去麦冬;脾健在运不在补[11],适当加用焦三仙、鸡内金以健脾助运。

    3 敷贴疗法

    敷贴疗法由来已久,是最早的经皮给药方式,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逐渐成熟,已经成为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疗法。“外治之宗”吴师机总结清代以前的外治法,提出贴、涂、洗、熨、点等百余种外治法,广泛用于各种疾患。并在《理瀹骈文·略言》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对后世敷贴疗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敷贴疗法具有药物及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根据经络学说,药物贴敷于穴位,通过渗透作用,经皮吸收,刺激十二皮部经穴,激发全身经气,起传递和调控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入血液循环到达经气失调之处,充分发挥药性,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药物外敷疗法操作简单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