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07
编号:13832340
从“血瘀水停”角度探讨“治未病”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运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7
     经过历代医家在臨床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血瘀水停”理论更加完善,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病的辨治过程中。元代朱丹溪进一步拓展到水饮停聚化生之痰邪,注重痰瘀同治,《丹溪心法·痰十三》有云:“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并以此指导中风、肺胀、积聚、噎膈等疾病的治疗用药。清代叶天士明确认识到“血瘀水停”病机在外感温热病中的重要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认为“久病必治络,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日久络痹嗽痰”痰浊瘀血久积于肺络之中。清代唐容川曰:“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血证论·咳嗽》)”“又有热邪激动水气……咳逆不得卧……若无瘀血,何致气道如此阻塞(《血证论·咳血》)”,认为血水为病,以血行不利为先导,故治疗亦以祛瘀为主,辅以利水祛痰。

    2 从“血瘀水停”角度探讨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

    2.1 血瘀日久,疫毒所凑

    截至2020年2月20日,55 924例确诊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51岁,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患病,并更易发展为重症[2]。《素问·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云:“血气已尽……是谓血虚则脉中空虚,凝结成瘀……血气虚,脉不通。”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的病理变化呈年龄相关性分布[3]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