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07
编号:13832001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7
     3 守正创新

    3.1 守正先守初心

    中医的初心就是普救含灵疾苦,与医者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医生作为一门古老的职业,有其行为准则和道德原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强调医生个人的道德修养,“医乃仁术”成为中医学的代名词;“医者仁心”,医生当存仁爱之心,有自我奉献的精神,如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言“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医者赋予了最美好的期待,仁心仁爱,扶救众生。

    守住初心,也就守住是中医界的核心价值。如何守初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篇》中提到对医者的两个要求:一曰精,医者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以此方能博通医学经典的奥义,具备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二曰诚,医者要“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以此方能有推己及人的同理之心,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能尊重病人的感受。杜治政言:“医学的道德性,是医学固有的,是医学内在的,是医学的本性。”[4]古今理念不谋而合,简明又深远诠释了中医医者的角色,仁心仁术、德才兼备、大医精诚早已成为中医界的座右铭。

    3.2 守正要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中医药经典构建了中医药学科体系的核心。从内在的知识层面而言,医学经典是中医药学科的范例、权威文本,是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古代中国学术以经学为中心,各学科知识为支撑,建立了自给自足的庞大体系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