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08
编号:13821893
基于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隋唐至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选穴规律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8
     〔Keywords〕 stroke; hemiplegia; acupuncture; ancient classics; law of acupoint selection; data mining

    中风多为人体经脉气血逆乱、头部脑络痹阻导致,相当于现代的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1]。中风后半身不遂为其主要后遗症,亦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因素[2]。自古以来,针灸多应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诸多医家亦总结了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选穴经验[3]。隋唐以来,诸多医家对中风的病机以及针刺治疗的认识逐渐深入,出现了较多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针灸处方,至明清时期已形成了较全面系统的学术思想与理论[4]。但现阶段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相关研究多围绕临床观察及探究针刺原理方面,对诸多珍贵的古代典籍研究较少[5]。本研究通过筛选隋唐至明清时期文献中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针灸处方,通过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对其选穴规律及穴位配伍意义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提供指导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中医典籍资料主要来自《中华医典·针灸推拿分部》[6-7]及《新编针灸大辞典》[8]等所收录的隋唐时期(自公元581年起)至明清时期(至公元1911年结束)与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相关文献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