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昭玲教授对佛手的认识与临床应用经验(2)
纵观历代本草,关于佛手药效的记载大同小异[7]。概括《中国药典》与全国《中药学》规划教材有关佛手的记载,可知该药辛、苦、酸,性温,入肝、胃、脾、肺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胃脘痞满或疼痛,食少呕吐,噎膈,咳喘痰多,并能解酒。值得一提的是:佛手果实偏用于中焦气滞、胃痛、作呕;其花蕾偏于胸胁气滞作痛,可开胃醒脾[13]。2 尤教授对佛手效用的认识
2.1 中药效用源自其独特的形质气味
尤教授擅长观察药材的形、色、质、气、味等特征,并常将其与中药的归经和性能相联系。基于对佛手的认真探究,尤教授认为:佛手色黄或黄绿,味酸微甜,从五行属性分析其归经主要是肝、脾、胃。佛手形状或伸张舒展,或内收如佛双手合十,象征该药张弛有度;其香气浓郁,然果瓣肉厚、绵质、松软,说明其擅长疏肝理脾、燥湿化痰,而药力缓和,药性和平。虽然历代本草有“阴血不足者,亦嫌其燥耳”(《本草便读·果部·香圆皮》)[14]与“痢久气虚,非其所宜”(《本经逢原·果部·柑橼》)[15]之论述,但尤教授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长期观察,认为佛手只要不是大剂量长期使用,既无燥烈伤正之忧,又无峻猛损胎之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