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中胰岛素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医学检测方法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糖尿病检测指标也从早期单一的血浆葡萄糖(血糖)检测增加为当前多元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或者胰岛素(Insulin)检测等,让人们对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中胰岛素的相关作用有了正确的认识理解,这对于2型糖尿病的科学诊断很有帮助的。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中胰岛素作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胰岛素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a)-0180-01
在医疗技术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国临床治疗研究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很多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获得了相关的数据,这给当前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联系的医学研究提供了资料。例如: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数据的获得,对于医学上探究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等问题创造了诸多价值。对血糖控制的效果越好,则降低并发症的效率越高。通过美国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的研究(DCCT)结果[1],我们则能够得知早期强化治疗所具备的临床价值,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之后,经过几年时间的跟踪观察,得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针对这一点,诸多糖尿病研究专家和学者们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也提出了更为确切的规定,如: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则要求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空腹血糖的范围则规定在5.0~7.2mmol/L(90~130mg/dL),餐后血糖的控制要低于10.0mmol/L(180mg/dL)。lDF(国际糖尿病联盟)参照长期以来的研究项目与数据,并且结合2型糖尿病控制标准提出了血糖控制的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6.5%,空腹血糖低于6mmol/L(110mg/dL),餐后血糖低于<8mmol/L(145 mg/dL)。这些方面的规定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状[2],但AACE(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规定的内容里,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与IDF指标相同,而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则要求更高,通常要控制在7.8mmol/L(140mg/dL)以下。而有的专家研究得出了与AACE不一样的结果,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HbA1c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比如:HbA1c升高时,则空腹血糖更为重要,当HbA1c偏低时,则餐后血糖更为重要。如果HbA1c水平范围处于7.3%~8.4%之间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作用均占50%。这组数据表明,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后,则需要对餐后血糖进行严格检测,以把HbA1c控制得更为理想。从目前临床治疗中采取的方式看,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措施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健康教育、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而要想保证药物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则必须要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积极参与治疗对于病情恢复的重要性。患者本身应该不断去学习了解医学常识,在医务人员的引导下熟悉糖尿病病理生理特点,与医生共同制定针对个人的治疗计划。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早期采取的降糖治疗措施则依靠阶梯式治疗模式,主张饮食调养和适当运动相结合,治疗一段时间后,若发现疗效不够显著时则转为口服药,单药初始剂量控制不达标且不断增加剂量后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依旧不佳,则需要转为联合口服药。若这种治疗措施下仍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则应该配合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在阶梯治疗模式下多会出现不稳定状况,患者会过长时间的暴露在高血糖之下,常常会导致并发症状的出现。因而,医学专家们指出了把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在HbA1c<6.5%;且每个3个月对HbA1c进行监测[3];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患者的潜在问题, 如: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以保证6个月内实现把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目标;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其HbA1c实现不了6.5%以下的,则应该分析后确定是否运用联合治疗;若患者HbA1c在9%以上,则需要立刻采取联合治疗,即注射胰岛素治疗;这是为了保证患者的血糖能够被有效控制,且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胰岛素不同的预混比例,其作用时间、使用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譬如预混胰岛素在提供基础胰岛素的同时还能够对餐后高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口服药物联合使用。而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1d2次的预混胰岛素注射,则能够实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且能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疗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及医药上对胰岛素成功的研制,使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而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达标中的意义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不断提升达标率,有效降低低血糖意外,这也促进了胰岛素类似物不断变化成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周翔海.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6):203~205.
[2]朱宏泉,王钇力,黄旭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对判定脑梗死高血糖原因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2):212~213.
[3]赵惠兰,韩礼月.运动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6):54~55.
【收稿日期】 2011-01-10, http://www.100md.com(王琴)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胰岛素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a)-0180-01
在医疗技术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国临床治疗研究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很多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获得了相关的数据,这给当前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联系的医学研究提供了资料。例如: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数据的获得,对于医学上探究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等问题创造了诸多价值。对血糖控制的效果越好,则降低并发症的效率越高。通过美国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的研究(DCCT)结果[1],我们则能够得知早期强化治疗所具备的临床价值,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之后,经过几年时间的跟踪观察,得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针对这一点,诸多糖尿病研究专家和学者们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也提出了更为确切的规定,如: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则要求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空腹血糖的范围则规定在5.0~7.2mmol/L(90~130mg/dL),餐后血糖的控制要低于10.0mmol/L(180mg/dL)。lDF(国际糖尿病联盟)参照长期以来的研究项目与数据,并且结合2型糖尿病控制标准提出了血糖控制的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6.5%,空腹血糖低于6mmol/L(110mg/dL),餐后血糖低于<8mmol/L(145 mg/dL)。这些方面的规定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状[2],但AACE(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规定的内容里,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与IDF指标相同,而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则要求更高,通常要控制在7.8mmol/L(140mg/dL)以下。而有的专家研究得出了与AACE不一样的结果,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HbA1c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比如:HbA1c升高时,则空腹血糖更为重要,当HbA1c偏低时,则餐后血糖更为重要。如果HbA1c水平范围处于7.3%~8.4%之间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作用均占50%。这组数据表明,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后,则需要对餐后血糖进行严格检测,以把HbA1c控制得更为理想。从目前临床治疗中采取的方式看,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措施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健康教育、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而要想保证药物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则必须要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积极参与治疗对于病情恢复的重要性。患者本身应该不断去学习了解医学常识,在医务人员的引导下熟悉糖尿病病理生理特点,与医生共同制定针对个人的治疗计划。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早期采取的降糖治疗措施则依靠阶梯式治疗模式,主张饮食调养和适当运动相结合,治疗一段时间后,若发现疗效不够显著时则转为口服药,单药初始剂量控制不达标且不断增加剂量后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依旧不佳,则需要转为联合口服药。若这种治疗措施下仍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则应该配合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在阶梯治疗模式下多会出现不稳定状况,患者会过长时间的暴露在高血糖之下,常常会导致并发症状的出现。因而,医学专家们指出了把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在HbA1c<6.5%;且每个3个月对HbA1c进行监测[3];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患者的潜在问题, 如: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以保证6个月内实现把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目标;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其HbA1c实现不了6.5%以下的,则应该分析后确定是否运用联合治疗;若患者HbA1c在9%以上,则需要立刻采取联合治疗,即注射胰岛素治疗;这是为了保证患者的血糖能够被有效控制,且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胰岛素不同的预混比例,其作用时间、使用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譬如预混胰岛素在提供基础胰岛素的同时还能够对餐后高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口服药物联合使用。而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1d2次的预混胰岛素注射,则能够实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且能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疗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及医药上对胰岛素成功的研制,使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而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达标中的意义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不断提升达标率,有效降低低血糖意外,这也促进了胰岛素类似物不断变化成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周翔海.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6):203~205.
[2]朱宏泉,王钇力,黄旭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对判定脑梗死高血糖原因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2):212~213.
[3]赵惠兰,韩礼月.运动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6):54~55.
【收稿日期】 2011-01-10, http://www.100md.com(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