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16
编号:13767150
鼻内窥镜引导气囊扩张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中外医疗》 201116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术后气囊扩张法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鼻内窥镜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气囊扩张法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后鼻内窥镜检查鼻甲与鼻中隔无粘连,上颌窦开口顺畅。病变无复发。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气囊扩张法能有效改善,防止气流对上颌窦直接冲击,防止术后粘连与复发,对霉菌性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上颌窦腔冲洗。

    【关键词】 霉菌性上颌窦炎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气囊扩张

    【中图分类号】 R5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a)-0080-01

    霉菌性鼻窦炎[1~2](fungal sinusitis,FS)在CT及核磁共振广泛使用以后逐渐为人们认识,我们发现该种患者往往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有些基本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而发现的病例中绝大多数由上颌窦病变开始,较晚病例可累及筛窦、额窦以及眼眶以及较深的蝶窦等。上颌窦自然开口破坏严重,术后窦腔引流差上颌窦环境发生改变,病变易复发,本文中,我们采用部分切除钩突上颌窦自然开口,气囊扩张法治疗了霉菌性上颌窦炎,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男20例,女31例,年龄24~74岁,平均46岁,病程2~30年,平均16年;鼻内镜检查发现中鼻道息肉鼻腔分泌物较多,多为乳白色;中鼻甲息肉样变10例,中鼻道鼻息肉8例,所有病例均行副鼻窦冠状位CT扫描,发现上颌窦内密度普遍增高伴有钙化斑点形成,伴有鼻息肉的病例上颌窦像呈云雾状。

    1.2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麻醉,在“30°”及“0°”镜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于钩突下1/3处,先将钩突下1/3处切除,切除钩突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上颌窦开口下缘及上颌窦开口弧形粘膜形态。此时清理中鼻道病变清除上颌窦内病灶,保护好上颌窦内粘膜。将“8”号带气囊导尿管,由上颌窦自然开口置入,并充气打开气囊固定于上颌窦由2~3周术后每日1~2次,用制霉菌素及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冲洗上颌窦腔。
,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均手术成功,带气囊导尿管取出顺利,鼻腔通气改善良好。霉菌性上颌窦炎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后随访6个月,鼻内窥镜检查未发现复发,上颌窦开口无粘连,形态良好,冲洗上颌窦,窦口通畅,中鼻道息肉无复发。

    3讨论

    FS目前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两大类,本组收集病例归类于非侵袭型。目前对于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仍首推下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它是通过一系列纠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清除不可逆病变,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的手术方式,并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炎性病变粘膜良性转归的局部环境,并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达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的目的的手术。

    非侵袭型FS发病主要与鼻腔阻塞性病变有关[3],各种因素所致的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所致窦口阻塞引起的低氧环境,促成霉菌呈团块生长为主要病理过程。在鼻腔阻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于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和下鼻甲肥大。按照鼻腔解剖生理学观点鼻腔内的结构应该是独立的相互不接触的,一旦接触后就会形成局部汗毛活动的紊乱和粘膜水肿,此种原因是否是导致FS多发于鼻腔阻塞一侧的原因呢?
, http://www.100md.com
    常规的FS的治疗[4~5]主要是消灭病灶及局部用药冲洗,手术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彻底消除病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后冲洗清理等。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术后鼻腔的水肿及粘连造成鼻道狭窄,给术腔及上颌窦的冲洗带来困难,冲洗不彻底是造成复发的原因之一。

    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钩突切除术后改善了通气和引流,但也改变了鼻窦结构。术后鼻窦开口被扩大,鼻窦失去某些结构的保护,空气气流的变化对鼻窦的影响以及鼻窦汗毛输送动功能的影响有可能造成鼻窦炎的复发[6]。手术中我们切除钩窦下1/3,尽可能用切钳保护好上颌窦开口下缘弧形粘膜形态,保留部分上部钩突起到一部分阻挡气流直接冲击鼻窦的作用。

    目前国外有采用导管引导下鼻窦自然开口气囊扩张技术治疗鼻窦炎症的方法,我们在此组病例中与以往不同的是,上颌窦自然开口置入“8”号小儿带气囊导尿管并充气打开气囊,固定于上颌窦内2~3周后拔除气囊。术后每日通过带气囊导尿管用制霉菌素及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冲洗上颌窦腔,这样避免了术后反复多次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且冲洗彻底,同时气囊对上颌窦开口的保护防止开口处粘连,降低术后复发,特别是对变态反应性FS疗效显著,本组病例无一例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手术后霉菌性上颌窦炎行鼻内窥镜检查,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鼻腔通畅,上颌窦开口无粘连,形态良好,霉菌性上颌窦炎无复发,通过此组病例的临床观察,提示鼻内窥镜鼻窦术气囊扩张法对霉菌性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明显,减少术后复发和粘连,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德炳,马志跃.影响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6~17,20.

    [2]米尔班·祖农,玛依拉·吐迪,石磊.霉菌性鼻窦炎的研究现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0):766~768.

    [3]李蓓,彭娟.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1,6(1):29~30.

    [4]姝姝.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8,23(4):699.

    [5]曾莉,韩军,李荣飞.鼻内镜下治疗霉菌性鼻窦炎2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740~6741.

    [6]何志刚,张云高,刘健民,等.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治及防复发措施[J].广东医学,2006,27(11):1728~1729.

    【收稿日期】 2011-03-16, http://www.100md.com(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