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18
编号:13766182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118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65例护理措施。结果26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均顺利完成低分子肝素疗程注射,无一例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出血,局部出现皮下瘀斑32例,直径均<1cm,更换注射位置后,瘀斑于注射后7d内吸收。结论对于应用低分子肝素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增加患者顺应性,能够积极配合;熟练掌握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非常重要,是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加强患者病情观察防止局部和全身出血。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急性脑梗死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c)-0156-01

    急性脑梗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远远高于出血性脑卒中(H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7%。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非常关键,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时段,防止梗死范围增大,或再梗死非常重要。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具有抗凝作用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出血等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能够充分认识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措施,我们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典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体征,CT或MRI影响学证实为脑梗死;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BP<180/100mmHg,Fib>l70mg/dL,PLT>8×109/L;2周内未接受过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治疗;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等出血性疾病。

    1.2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05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71.2岁。

    1.3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进行吸氧,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体温,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应用脑细胞活化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iH,Bid,15d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4护理措施

    1.4.1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均为急性发病一时难以接受瘫痪的事实及唯恐留下后遗症。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知识的讲解,使得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了解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低分子肝素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进行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治疗的优越性。

    1.4.2注射前护理对本组病例在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和家属,有无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有无近期脑出血病史、近期有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史、有无血液疾病,了解患者有无抗凝治疗禁忌征。对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均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项目的检测。

    1.4.3注射护理(1)注射部位:临床上最常用的皮下注射的位置为上臂三角肌下缘,由于三角肌下缘皮下组织较少,注射时易注入肌肉内,导致局部出血或肌肉内血肿,鉴于上述原因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为腹壁皮下进行注射;选取腹部脐周为中心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避开皮肤破损、斑或痣、瘢痕部位。
, 百拇医药
    (2)注射方法:注射前不用排气,针筒内有0.1mL的空气,注射时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结束后,0.1mL空气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保证注射前后针尖部位被药液沾染,避免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起局部出血。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在皮褶最高点针头垂直90°刺入,深度以针头进入皮褶为宜,进针1/2~2/3,无回血,缓慢推注药物,注射时应深入脂肪层,固定好针头,务使其随患者的呼吸上下移动,并在注射全过程保持皮肤皱褶状态,注射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2~3min。

    1.4.4病情观察在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中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观察患者的出血征象,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在应用低分子肝素期间于注射药物前后对进行注射的腹部局部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前次注射位置有无皮下瘀斑和血肿;并详细观察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有出血及其他系统的出血征象,通知临床治疗医师,调整低分子肝素应用;并定时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项目。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护,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 百拇医药
    1.4.5局部出血处理一旦注射局部出血后形成皮下血肿,应通知临床医生,立即停止出血部位的注射,对出血部位不能用力在注射处按揉和对出血部位进行局部的热疗、理疗,以免加剧出血。

    2结果

    26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均顺利完成低分子肝素疗程注射,无一例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出血,局部出现皮下瘀斑32例,直径均<1cm,更换注射位置后,瘀斑于注射后7d内吸收。

    3结语

    通过对本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例回顾护理措施,对于应用低分子肝素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增加患者顺应性,能够积极配合;熟练掌握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非常重要,是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加强患者病情观察防止局部和全身出血。

    参考文献

    [1] 廉秀花,杨美功.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0.

    [2] 孙乐霞,潘三葱,秦中胜.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4):272~274.

    [3] 惠艳,张玉玲,姚志蓉.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索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B):2700.

    【收稿日期】 2011-01-05, 百拇医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