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的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婴幼儿肠套叠诊治的效果。方法应用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公司JS-628型自动遥控灌肠器,对病程<48h的98例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整复成功95例,第2次灌肠成功1例,失败2例,其中1例为复合性套叠。结论空气灌肠对诊治小儿肠套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
【中图分类号】 R72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c)-0034-02
婴幼儿肠套叠在我国是最早采用介入放射学的治疗的一种外科性疾病,为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1]具有整复率高、安全性强、误损少、整复时间短、射线量少的特点,故现已被广泛使用。笔者收集本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98例,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婴幼儿肠套叠诊治的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总结98例临床病例,男66例,女32例;年龄4个月~5岁。发病时间均在48h内就诊,其中,12h内13例,12~24h71例,24~48h有14例。临床主要表现有阵发性哭闹82例,呕吐53例,腹部扪及肿块73例,血便(果酱样)62例。
1.2检查设备
采用万东医疗器械厂800mA数字胃肠机及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公司JS-628型自动遥控灌肠器,Foley气囊导管。
1.3方法
整复前,详细讯问病史,常规腹部透视,排除非常见病(如膈下游离气体),观察肠管充气状况、有无肠梗阻及包块阴影。按照病儿体重先给予患儿注射镇静剂、解痉剂(654-2)等药物,等患儿较安静后经肛门插入Foley氏双腔气囊管约5cm,气囊冲气25~35ml,将Foley氏双腔气囊管的注入管与JS-628型自动遥控灌肠器接通,在X线透视监视下,从60mmHg(8.0kpa)最低压缓慢注气,显示肠套叠征象及部位,确诊后逐档提高压力,压力控制在10.07~13.3kpa之间(最高气压不得超过16kpa),必要时适量使用解痉药物并辅以手法按摩。气柱的进展将块状影逐渐推移至回盲部,当气体受阻不能前进时,采用间歇注气法,即维持恒压,停留约3~5min,然后排气,排气后辅予手法按摩局部腹壁“包块”,约3~5min后再注气维持恒压,如此反复2~5次,可见回盲部块影逐渐缩小至突然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则套叠整复成功。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X线平片提示
98例肠套叠患儿,均经空气灌肠诊断肠套叠。头端位于回盲瓣区50例,升结肠区29例,肝区12例,横结肠中部4例,脾区2例,小肠回-回肠1例;X线腹部平片表现:(1)软组织肿块征[2]。(2)腹部肠气分布异常[2],右腹部结肠气体消失,或盲肠部为充气之小肠取代。(3)小肠梗阻征[2]。(4)靶征[3],描述位于婴幼儿脊柱右侧的两个大致同心的脂肪密度环形影称靶征,可能是由于环绕和位于套叠之内的腹膜脂肪层与粘膜层形成。空气灌肠X线表现:所有病例诊断性空气灌肠点片上均可显示充气结肠管于某部位“中断”。气柱前端呈杯口状,或充气肠管内出现形态大小各异的软组织肿块影。
2.2整复效果
98例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96例,复位后的X线表现为腹部软组织“块影”消失,大小肠均见中到大量气体,整复率高达97.96%;2例整复失败,约2.0%,2例均及时采取手术,其中1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严重水肿、粘连;1例为复合性套叠,即回肠套叠后又套入盲肠至横结肠。整复的成败与整复时间、套入部位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3讨论
肠套叠是由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形成[4]。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症状较为典型,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软组织肿块,行肛门指诊、腹部平片、B超检查和空气灌肠可以确诊[5]。
空气灌肠应注意的问题:(1)在整复前仔细检查Foley管口是否通畅,整复过程中,如果气压不能上升到设定压力值,应将导管拔出检查是否为粪便阻塞,清洗后重新插管。(2)根据患儿以及肠套叠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压力,既要达到空气整复的理想效果,又要防止肠穿孔发生。(3)密切观察肿块阴影的大小、位置及结肠变化情况:如肿块阴影停止不前或在停止注气后阴影又有回升,如再增加压力,结肠过度扩张,应停止灌肠而行手术。(4)凡有以下情况通常直接采用手术疗法:全身状态显著不佳者,如休克、高烧、神智萎靡不振等;已发现胃肠道穿孔或有明显腹膜炎症状者。(5)整复成功的患儿会迅速入睡,在镇静尚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位,醒后一般情况良好则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体位。(6)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有2%~4%的重复发生率[6],为了减少小儿肠套叠复发率,应禁食6~8h,住院观察,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7)空气灌肠中,一旦发生肠穿孔,引起气腹后,应立即采用粗针头在脐与剑突连线之间穿刺排气[7],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马上进行剖腹探查。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治疗分析,我们认识到,空气灌肠对诊治婴幼儿肠套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对于一次不能成功复位的患者,通过扩容、解痉、镇静等处理后积极进行第2次空气灌肠,配合间歇注气法以期提高空气灌肠整复率。
参考文献
[1]张金哲,陈晋杰.小儿门诊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8~293.
[2]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83.
[3]Rate liffe[J].Pediatr Radiol,1992,22(2):110~111.
[4]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9~530.
[5]欧阳林,林焕斌.危重肠套叠患儿的非手术治疗[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3):181~183.
[6]招婷,黄妹,郁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临床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3):358~359.
[7]陈肖鸣.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肠穿孔[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2):88.
【收稿日期】 2011-03-29, 百拇医药(赵毅)
【关键词】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
【中图分类号】 R72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c)-0034-02
婴幼儿肠套叠在我国是最早采用介入放射学的治疗的一种外科性疾病,为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1]具有整复率高、安全性强、误损少、整复时间短、射线量少的特点,故现已被广泛使用。笔者收集本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98例,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婴幼儿肠套叠诊治的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总结98例临床病例,男66例,女32例;年龄4个月~5岁。发病时间均在48h内就诊,其中,12h内13例,12~24h71例,24~48h有14例。临床主要表现有阵发性哭闹82例,呕吐53例,腹部扪及肿块73例,血便(果酱样)62例。
1.2检查设备
采用万东医疗器械厂800mA数字胃肠机及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公司JS-628型自动遥控灌肠器,Foley气囊导管。
1.3方法
整复前,详细讯问病史,常规腹部透视,排除非常见病(如膈下游离气体),观察肠管充气状况、有无肠梗阻及包块阴影。按照病儿体重先给予患儿注射镇静剂、解痉剂(654-2)等药物,等患儿较安静后经肛门插入Foley氏双腔气囊管约5cm,气囊冲气25~35ml,将Foley氏双腔气囊管的注入管与JS-628型自动遥控灌肠器接通,在X线透视监视下,从60mmHg(8.0kpa)最低压缓慢注气,显示肠套叠征象及部位,确诊后逐档提高压力,压力控制在10.07~13.3kpa之间(最高气压不得超过16kpa),必要时适量使用解痉药物并辅以手法按摩。气柱的进展将块状影逐渐推移至回盲部,当气体受阻不能前进时,采用间歇注气法,即维持恒压,停留约3~5min,然后排气,排气后辅予手法按摩局部腹壁“包块”,约3~5min后再注气维持恒压,如此反复2~5次,可见回盲部块影逐渐缩小至突然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则套叠整复成功。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X线平片提示
98例肠套叠患儿,均经空气灌肠诊断肠套叠。头端位于回盲瓣区50例,升结肠区29例,肝区12例,横结肠中部4例,脾区2例,小肠回-回肠1例;X线腹部平片表现:(1)软组织肿块征[2]。(2)腹部肠气分布异常[2],右腹部结肠气体消失,或盲肠部为充气之小肠取代。(3)小肠梗阻征[2]。(4)靶征[3],描述位于婴幼儿脊柱右侧的两个大致同心的脂肪密度环形影称靶征,可能是由于环绕和位于套叠之内的腹膜脂肪层与粘膜层形成。空气灌肠X线表现:所有病例诊断性空气灌肠点片上均可显示充气结肠管于某部位“中断”。气柱前端呈杯口状,或充气肠管内出现形态大小各异的软组织肿块影。
2.2整复效果
98例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96例,复位后的X线表现为腹部软组织“块影”消失,大小肠均见中到大量气体,整复率高达97.96%;2例整复失败,约2.0%,2例均及时采取手术,其中1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严重水肿、粘连;1例为复合性套叠,即回肠套叠后又套入盲肠至横结肠。整复的成败与整复时间、套入部位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3讨论
肠套叠是由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形成[4]。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症状较为典型,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软组织肿块,行肛门指诊、腹部平片、B超检查和空气灌肠可以确诊[5]。
空气灌肠应注意的问题:(1)在整复前仔细检查Foley管口是否通畅,整复过程中,如果气压不能上升到设定压力值,应将导管拔出检查是否为粪便阻塞,清洗后重新插管。(2)根据患儿以及肠套叠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压力,既要达到空气整复的理想效果,又要防止肠穿孔发生。(3)密切观察肿块阴影的大小、位置及结肠变化情况:如肿块阴影停止不前或在停止注气后阴影又有回升,如再增加压力,结肠过度扩张,应停止灌肠而行手术。(4)凡有以下情况通常直接采用手术疗法:全身状态显著不佳者,如休克、高烧、神智萎靡不振等;已发现胃肠道穿孔或有明显腹膜炎症状者。(5)整复成功的患儿会迅速入睡,在镇静尚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位,醒后一般情况良好则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体位。(6)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有2%~4%的重复发生率[6],为了减少小儿肠套叠复发率,应禁食6~8h,住院观察,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7)空气灌肠中,一旦发生肠穿孔,引起气腹后,应立即采用粗针头在脐与剑突连线之间穿刺排气[7],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马上进行剖腹探查。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治疗分析,我们认识到,空气灌肠对诊治婴幼儿肠套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对于一次不能成功复位的患者,通过扩容、解痉、镇静等处理后积极进行第2次空气灌肠,配合间歇注气法以期提高空气灌肠整复率。
参考文献
[1]张金哲,陈晋杰.小儿门诊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8~293.
[2]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83.
[3]Rate liffe[J].Pediatr Radiol,1992,22(2):110~111.
[4]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9~530.
[5]欧阳林,林焕斌.危重肠套叠患儿的非手术治疗[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3):181~183.
[6]招婷,黄妹,郁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临床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3):358~359.
[7]陈肖鸣.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肠穿孔[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2):88.
【收稿日期】 2011-03-29, 百拇医药(赵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