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21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相关临床特点,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男性,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70.5%),腹痛为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2.4%),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8.1%。结论消化性溃疡只要坚持正规药物治疗,加强自我护理,适时复查,就可以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7(a)-0000-00
消化性溃疡(pefic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它的认识。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2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10例。其中男177例(84.3%),女33例(15.7%);年龄19~72岁,平均38岁。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并行组织活检,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1.2方法
采用病史询问,胃镜检查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排除既往有胃癌病史、应激性溃疡、吻合口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结果
2.1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
, 百拇医药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8例(70.5%),胃溃疡50例(23.8%),其中胃窦、胃角溃疡28例、胃体溃疡17例、胃底溃疡5例,复合型溃疡12例(5.7%)。
2.2临床表现
腹痛为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92.4%(194/210)。其中93例位于上腹部(44.3%),81例位于脐周(38.6%),20例疼痛位置不固定(9.5%)。多为隐痛,呈间隔性反复发作,与进食无关。病程最长5年,最短26天;慢性贫血表现73例(34.8%),家族中有消化性溃疡者37例(17.6%)。全部病例均有不洁饮食习惯,如喜吃零食或冷饮,进食不定时等。
2.3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见表1。
表11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析(n %)
所有患者均在注意饮食、生活规律的情况下常规服用雷贝拉唑,20毫克,qd*4-6周,阿莫西林1.0bid*1周,克拉霉素0.5bid*1周,急性出血患者先行止血处理,再实施上述方案。
, 百拇医药
2.5疗效判定标准及转归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治愈:临床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消失,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临床所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个别主要症状轻度改善,但其他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消失,仍有明显炎症;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或主要症状虽未见改善,但次要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面不及50%。本组210例患者中,治愈121例,显效48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1%。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和心理因素的作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粘膜防御机制受损、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精神因素等[1]。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两者之比达5.3:1,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近[2]。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烟酒饮食有关,因为烟草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粘膜下血管收缩,抑制胰液和胆汁分泌而减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胆汁返流,破坏胃粘膜屏障。此外饮酒也可直接导致胃粘膜损害。在210例患者中,40~60岁患者占49.5%。这是因为中青年患者除工作饮食等影响外,可能同生活压力太大相关,如肩负父母子女双重生活负担压力。此外,近年来老年人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报道逐渐增多,典型消化性溃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症状,临床上较易诊断,但老年人临床上典型的病例表现不多。这是由于老年人胃粘膜普遍呈退行性改变,且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胃粘膜血流减少,呈慢性进行性营养不良,导致对溃疡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另外,老年人并发慢性病较多,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易引起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因、解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并发症和预防复发。以应用胃酸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为主,特别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使溃疡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症状的缓解也较其他药物为快。此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大而持久,并可使血清胃泌素升高,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促进细胞更新,从而保护胃粘膜。此外更应注重日常生活的质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该病的病因、服药原则、卫生消毒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92.
[2]黄柏鑫,王桂珍.2473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27-29.
【收稿日期】2011-02-01, http://www.100md.com(胡志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7(a)-0000-00
消化性溃疡(pefic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它的认识。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2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10例。其中男177例(84.3%),女33例(15.7%);年龄19~72岁,平均38岁。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并行组织活检,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1.2方法
采用病史询问,胃镜检查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排除既往有胃癌病史、应激性溃疡、吻合口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结果
2.1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
, 百拇医药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8例(70.5%),胃溃疡50例(23.8%),其中胃窦、胃角溃疡28例、胃体溃疡17例、胃底溃疡5例,复合型溃疡12例(5.7%)。
2.2临床表现
腹痛为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92.4%(194/210)。其中93例位于上腹部(44.3%),81例位于脐周(38.6%),20例疼痛位置不固定(9.5%)。多为隐痛,呈间隔性反复发作,与进食无关。病程最长5年,最短26天;慢性贫血表现73例(34.8%),家族中有消化性溃疡者37例(17.6%)。全部病例均有不洁饮食习惯,如喜吃零食或冷饮,进食不定时等。
2.3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见表1。
表11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析(n %)
所有患者均在注意饮食、生活规律的情况下常规服用雷贝拉唑,20毫克,qd*4-6周,阿莫西林1.0bid*1周,克拉霉素0.5bid*1周,急性出血患者先行止血处理,再实施上述方案。
, 百拇医药
2.5疗效判定标准及转归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治愈:临床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消失,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临床所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个别主要症状轻度改善,但其他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消失,仍有明显炎症;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或主要症状虽未见改善,但次要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面不及50%。本组210例患者中,治愈121例,显效48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1%。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和心理因素的作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粘膜防御机制受损、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精神因素等[1]。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两者之比达5.3:1,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近[2]。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烟酒饮食有关,因为烟草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粘膜下血管收缩,抑制胰液和胆汁分泌而减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胆汁返流,破坏胃粘膜屏障。此外饮酒也可直接导致胃粘膜损害。在210例患者中,40~60岁患者占49.5%。这是因为中青年患者除工作饮食等影响外,可能同生活压力太大相关,如肩负父母子女双重生活负担压力。此外,近年来老年人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报道逐渐增多,典型消化性溃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症状,临床上较易诊断,但老年人临床上典型的病例表现不多。这是由于老年人胃粘膜普遍呈退行性改变,且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胃粘膜血流减少,呈慢性进行性营养不良,导致对溃疡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另外,老年人并发慢性病较多,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易引起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因、解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并发症和预防复发。以应用胃酸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为主,特别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使溃疡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症状的缓解也较其他药物为快。此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大而持久,并可使血清胃泌素升高,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促进细胞更新,从而保护胃粘膜。此外更应注重日常生活的质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该病的病因、服药原则、卫生消毒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92.
[2]黄柏鑫,王桂珍.2473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27-29.
【收稿日期】2011-02-01, http://www.100md.com(胡志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溃疡 > 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