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加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摘要】 目的观察微创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采用微创加锁定接骨板对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岁。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10~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及拔出,1例出现轻度髋关节内翻畸形。髋关节功能评价(Sanders)优良24例,优良率92.3%。结论微创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较佳等优点,是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 微创锁定接骨板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b)-0037-0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其病例亦逐年上升。由于保守治疗合并症较多,加之现有手术技术的提高,若患者术前能活动,现一般主张手术治疗。我们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我们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8~71岁,平均58岁。骨折按AO/OTA分型:A18例,A216例,A32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到手术时间2~7d,平均约3d。
1.2手术方法
术前1h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采用硬膜外麻或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于多功能复位牵引床上,患肢通过外展、内旋、内收等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取股骨大转子顶点水平向下作近端外侧切口长约3~5cm,逐层切开,将股外侧肌在大转子附着处切断,牵拉开,显露大转子下2~3cm,取骨膜剥离器从近端切口处的骨膜外向远端作钝性分离,形成一骨膜外软组织隧道,将选好的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自近端切口处插入,通过隧道推向远端,放置于近端股骨干外侧骨面的中央位置。通过锁定接骨板钻头导向器在接骨板的近端向股骨颈钻入3枚克氏针导针,临时固定接骨板,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位置合适后,于接骨板的近端通过导针向股骨颈处拧入2枚空心锁定螺钉,在锁定接骨板远端螺孔处对应的的皮肤位置作一纵行2~3cm的切口,拧入3~4枚锁定螺钉,最后再向股骨颈中拧入1枚空心锁定螺钉,于前2枚呈“品”字分布。再予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见骨折内固定位置良好后,冲洗创口,修复股外侧肌起点,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 百拇医药
1.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3d,常规使用药物或物理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如糖尿病等高危病人。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待切口疼痛感减轻后(约2d)开始被动活动及股四头肌主动活动,随后逐渐加大强度和关节活动度。约术后2周开始不负重点地活动,约8周后开始渐负重,再根据X线骨愈合情况过度到完全负重。
2结果
手术时间50~85min,平均约65min,术中出血约50~150mL,平均约70mL。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10~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未出现螺钉断裂、松动及拔出,无股骨头坏死,1例出现轻度髋关节内翻畸形。髋关节功能评价,按Sanders评分[1],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
3讨论
, http://www.100md.com
3.1微创技术的应用
由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保守治疗并发症多,髋关节内翻畸形发生率高,现主张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术前并存内科疾病的比例较高,这就要求手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最小的创伤下完成。现在随着新型内固定材料的出现及微创技术的成熟,已经能满足以上要求。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PPO)[2]对骨折不暴露或作最小暴露的间接复位,小切口经皮下及肌肉下插入内植物,不过度切开或牵拉软组织,创伤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折部位及周围软组织的血供,加上锁定接骨板提供的有效内固定,实现了真正骨折手术治疗的微创操作,促进了肢体早期完全的功能恢复。我们运用以上技术,手术时间基本控制在1h内,出血量亦较传统手术方式大大减少,术后肌肉软组织及骨折的愈合较理想。
3.2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的特点及优势
动力加压髋螺钉接骨板(DHS)及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2种方法。但DHS手术时间偏长,创口大,不稳定骨折螺钉松动及切割发生率较高,易发生髋内翻畸形[3];髓内钉固定手术操作要求较高,操作技术的学习曲线较长,特定情况下髓内钉难打入[4],骨折疏松病人打入时易造成骨质劈裂。对于以上情况,锁定加压接骨板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内固定方法。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根据BO原则设计形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充分考虑骨折部位生物力学特点,其近端与股骨近端解剖相匹配,术中经牵引复位后插入接骨板与骨面相靠拢即可达到目的,无需塑形。锁定接骨板近端3枚空心松质骨锁定螺钉成“品”字经过股骨颈成三维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防旋转和抗剪切能力,避免髋内翻畸形发生。而且3枚螺钉通过与接骨板的锁定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对股骨颈的把持能力,有效避免了DHS主钉退出问题,对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适用。锁定接骨板螺钉拧入钢板孔对骨折进行固定的同时,接骨板和螺钉之间亦通过螺纹进行了锁定,这样的锁定实际构成了一个皮下骨膜外的外固定支架。依靠刚性框架结构将骨折牢固连接为一个整体,螺钉松动率大大降低。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其固定骨折端的稳定性不依赖钢板与骨表面的压力,可不必贴紧骨面,从而减少对骨膜的压迫,结合有限切开减少骨膜的剥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骨折端的血供,更加有利于骨折愈合。锁定接骨板遵循了简单、有效可靠和微创的原则,易掌握及开展,疗效好。
, 百拇医药
3.3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基础疾病较多,术后应注意[5]预防和控制肺部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心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若无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术后可常规使用药物预防,并可使用下肢气压按摩等装置进行物理治疗预防,并嘱病人早期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功能锻炼。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髋关节内翻畸形,这与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有关。所以[6]不可盲目相信内固定物的强度追求尽早负重,这会增加内固定失败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下地负重的时间我们认为取决于骨折的粉碎程度、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术后复查X线片骨折生长的情况,一般在术后6~8周后渐负重。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29~1230.
, 百拇医药
[2]何锦泉,庞贵根,胡永成,等.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1):966~968.
[3]王鹏建,张超,阮狄克,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2):969~971.
[4]危杰.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554~557.
[5]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479.
[6]赵建宁.规范操作与合理选择内植物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骨伤,2010,23(5):325~328.
【收稿日期】 2011-04-15, http://www.100md.com(李始汉 陈永雄 李孔健)
【关键词】 微创锁定接骨板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b)-0037-0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其病例亦逐年上升。由于保守治疗合并症较多,加之现有手术技术的提高,若患者术前能活动,现一般主张手术治疗。我们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我们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8~71岁,平均58岁。骨折按AO/OTA分型:A18例,A216例,A32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到手术时间2~7d,平均约3d。
1.2手术方法
术前1h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采用硬膜外麻或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于多功能复位牵引床上,患肢通过外展、内旋、内收等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取股骨大转子顶点水平向下作近端外侧切口长约3~5cm,逐层切开,将股外侧肌在大转子附着处切断,牵拉开,显露大转子下2~3cm,取骨膜剥离器从近端切口处的骨膜外向远端作钝性分离,形成一骨膜外软组织隧道,将选好的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自近端切口处插入,通过隧道推向远端,放置于近端股骨干外侧骨面的中央位置。通过锁定接骨板钻头导向器在接骨板的近端向股骨颈钻入3枚克氏针导针,临时固定接骨板,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位置合适后,于接骨板的近端通过导针向股骨颈处拧入2枚空心锁定螺钉,在锁定接骨板远端螺孔处对应的的皮肤位置作一纵行2~3cm的切口,拧入3~4枚锁定螺钉,最后再向股骨颈中拧入1枚空心锁定螺钉,于前2枚呈“品”字分布。再予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见骨折内固定位置良好后,冲洗创口,修复股外侧肌起点,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 百拇医药
1.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3d,常规使用药物或物理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如糖尿病等高危病人。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待切口疼痛感减轻后(约2d)开始被动活动及股四头肌主动活动,随后逐渐加大强度和关节活动度。约术后2周开始不负重点地活动,约8周后开始渐负重,再根据X线骨愈合情况过度到完全负重。
2结果
手术时间50~85min,平均约65min,术中出血约50~150mL,平均约70mL。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10~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未出现螺钉断裂、松动及拔出,无股骨头坏死,1例出现轻度髋关节内翻畸形。髋关节功能评价,按Sanders评分[1],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
3讨论
, http://www.100md.com
3.1微创技术的应用
由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保守治疗并发症多,髋关节内翻畸形发生率高,现主张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术前并存内科疾病的比例较高,这就要求手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最小的创伤下完成。现在随着新型内固定材料的出现及微创技术的成熟,已经能满足以上要求。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PPO)[2]对骨折不暴露或作最小暴露的间接复位,小切口经皮下及肌肉下插入内植物,不过度切开或牵拉软组织,创伤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折部位及周围软组织的血供,加上锁定接骨板提供的有效内固定,实现了真正骨折手术治疗的微创操作,促进了肢体早期完全的功能恢复。我们运用以上技术,手术时间基本控制在1h内,出血量亦较传统手术方式大大减少,术后肌肉软组织及骨折的愈合较理想。
3.2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的特点及优势
动力加压髋螺钉接骨板(DHS)及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2种方法。但DHS手术时间偏长,创口大,不稳定骨折螺钉松动及切割发生率较高,易发生髋内翻畸形[3];髓内钉固定手术操作要求较高,操作技术的学习曲线较长,特定情况下髓内钉难打入[4],骨折疏松病人打入时易造成骨质劈裂。对于以上情况,锁定加压接骨板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内固定方法。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根据BO原则设计形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充分考虑骨折部位生物力学特点,其近端与股骨近端解剖相匹配,术中经牵引复位后插入接骨板与骨面相靠拢即可达到目的,无需塑形。锁定接骨板近端3枚空心松质骨锁定螺钉成“品”字经过股骨颈成三维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防旋转和抗剪切能力,避免髋内翻畸形发生。而且3枚螺钉通过与接骨板的锁定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对股骨颈的把持能力,有效避免了DHS主钉退出问题,对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适用。锁定接骨板螺钉拧入钢板孔对骨折进行固定的同时,接骨板和螺钉之间亦通过螺纹进行了锁定,这样的锁定实际构成了一个皮下骨膜外的外固定支架。依靠刚性框架结构将骨折牢固连接为一个整体,螺钉松动率大大降低。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其固定骨折端的稳定性不依赖钢板与骨表面的压力,可不必贴紧骨面,从而减少对骨膜的压迫,结合有限切开减少骨膜的剥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骨折端的血供,更加有利于骨折愈合。锁定接骨板遵循了简单、有效可靠和微创的原则,易掌握及开展,疗效好。
, 百拇医药
3.3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基础疾病较多,术后应注意[5]预防和控制肺部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心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若无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术后可常规使用药物预防,并可使用下肢气压按摩等装置进行物理治疗预防,并嘱病人早期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功能锻炼。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髋关节内翻畸形,这与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有关。所以[6]不可盲目相信内固定物的强度追求尽早负重,这会增加内固定失败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下地负重的时间我们认为取决于骨折的粉碎程度、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术后复查X线片骨折生长的情况,一般在术后6~8周后渐负重。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29~1230.
, 百拇医药
[2]何锦泉,庞贵根,胡永成,等.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1):966~968.
[3]王鹏建,张超,阮狄克,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2):969~971.
[4]危杰.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554~557.
[5]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479.
[6]赵建宁.规范操作与合理选择内植物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骨伤,2010,23(5):325~328.
【收稿日期】 2011-04-15, http://www.100md.com(李始汉 陈永雄 李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