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2)
2.3.3加强宣教和护理人员脐部护理技术的培训做好定期保健工作,防止和减少胎儿宫内感染,鼓励提倡新法接生,指导护理人员及家属正确护理脐部,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前后要洗手,防交叉感染。
3总结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其危害严重。综上所述,选择适当的方式断脐,认真做好脐部护理,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立荣.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7(4):58.
[2]钟伟琼,黄海燕.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现代医院,2006,6(3):42~43.
, 百拇医药
[3]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8(35):481~482.
[4]许国梅,倪月.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2969~2970.
[5]冯雅琴.新生儿脐部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8,12(1):78.
[6]苗英,郜平.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中原医刊,2005,3(32):9.
[7]黄菊飞.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5.
[8]席淑华.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120~121.
, 百拇医药
[9]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4):16.
[10]李明东,任燕娴.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1438.
[11]杨菊香,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10):752~753.
[12]杨志媛,罗文英,林春婵.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学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8,8(1):33~34.
[13]冯忠娜,沈文虎.定植新生儿的金葡菌与产妇及医护人员所携金葡菌同源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8,8(1):32.
[14]李阳,黄群.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8,7(15):18.
, 百拇医药
[15]苏丽东,唐鸿玉,陈业芳,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11):3031~3032.
[16]赵巧英,郭丹洁.新生儿脐带结扎及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5A(25):34~35.
[17]杨凌艳,黄玲.3种方法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5,18(20):38~39.
[18]吴景梅,周凤萍.气门芯结扎脐带部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药杂志,2001,9(4):670.
[19]王京仙,李娟.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6(8):46~47.
[20]陆少霞,邱彩凤,赖月媚.一次性脐带剪切器的临床应用[J].妇产科护理,2006,12(21):2014~2015.
, 百拇医药
[21]张秀荣,李香兰,时桂菊,等.应用微波治疗仪处理脐带[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0.
[22]苏丽东,唐鸿玉.2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5A):51~53.
[22]黄翠琴,胡三莲,冯佩华.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12(21):3293.
[23]赖香菊.新生儿二次剪脐后创面延期愈合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44~45.
[24]孙伯英,丁跃华.苯扎氯胺药物贴一次性护脐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4~5.
[25]王晓芳,诸葛苏必,雷美娥.新生儿脐带残端2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与康复,2008,6(7):423~424.
[26]廖文敏,龚英.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观察[J].贛南医学院学报,2006,1(6):136.
【收稿日期】 2011-02-19, 百拇医药
3总结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其危害严重。综上所述,选择适当的方式断脐,认真做好脐部护理,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立荣.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7(4):58.
[2]钟伟琼,黄海燕.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现代医院,2006,6(3):42~43.
, 百拇医药
[3]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8(35):481~482.
[4]许国梅,倪月.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2969~2970.
[5]冯雅琴.新生儿脐部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8,12(1):78.
[6]苗英,郜平.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中原医刊,2005,3(32):9.
[7]黄菊飞.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5.
[8]席淑华.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120~121.
, 百拇医药
[9]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4):16.
[10]李明东,任燕娴.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1438.
[11]杨菊香,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10):752~753.
[12]杨志媛,罗文英,林春婵.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学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8,8(1):33~34.
[13]冯忠娜,沈文虎.定植新生儿的金葡菌与产妇及医护人员所携金葡菌同源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8,8(1):32.
[14]李阳,黄群.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8,7(15):18.
, 百拇医药
[15]苏丽东,唐鸿玉,陈业芳,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11):3031~3032.
[16]赵巧英,郭丹洁.新生儿脐带结扎及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5A(25):34~35.
[17]杨凌艳,黄玲.3种方法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5,18(20):38~39.
[18]吴景梅,周凤萍.气门芯结扎脐带部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药杂志,2001,9(4):670.
[19]王京仙,李娟.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6(8):46~47.
[20]陆少霞,邱彩凤,赖月媚.一次性脐带剪切器的临床应用[J].妇产科护理,2006,12(21):2014~2015.
, 百拇医药
[21]张秀荣,李香兰,时桂菊,等.应用微波治疗仪处理脐带[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0.
[22]苏丽东,唐鸿玉.2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5A):51~53.
[22]黄翠琴,胡三莲,冯佩华.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12(21):3293.
[23]赖香菊.新生儿二次剪脐后创面延期愈合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44~45.
[24]孙伯英,丁跃华.苯扎氯胺药物贴一次性护脐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4~5.
[25]王晓芳,诸葛苏必,雷美娥.新生儿脐带残端2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与康复,2008,6(7):423~424.
[26]廖文敏,龚英.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观察[J].贛南医学院学报,2006,1(6):136.
【收稿日期】 2011-02-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