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1)
【摘要】 新生儿发生脐炎的发生主要与脐带本身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及结扎的部位的高低及结扎的方式、残端的修剪等脐带护理技术,以及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等有关。为了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非常重要。
【关键词】 新生儿发生脐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189-02
新生儿脐部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轻者仅限于局部症状,重者因细菌侵入腹壁、进入血液可引起败血症、破伤风等并发症。在新生儿护理中,脐部是一个易感染的部位,若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1]。新生儿发生脐炎的主要原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炎症[2]。脐部炎症的发生主要与脐带本身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及结扎的部位的高低及结扎的方式、残端的修剪等脐带护理技术,以及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等有关[3]。为了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产前因素
在子宫内已感染,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的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2]。
1.2产时因素
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导致脐带污染[4]。断脐时无菌操作不严,脐端保留过长,脐端不易干燥,细菌滋生。剪脐未净,胶质腐生物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新生儿腹部适宜的体温又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5]。脐带结扎位置太高,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使结扎处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故坏死晚[6],脐带长时间游离,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引起细菌繁殖[7],如果脐带粗大,结扎位置过高,结扎下方易出现血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8]。也有研究表明[1],脐部炎症的发生与脐带胶质多少有关,脐带在脱落过程中分泌胶质,且脐部是厌氧菌的好发部位,为细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百拇医药
1.3产后因素
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9~10],新生儿沐浴时,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脐周红肿;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另外,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11]。
1.4环境卫生因素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13],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就增加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机会[11]。
2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技术的研究进展
, 百拇医药 2.1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NICU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等进行清洁消毒和卫生学监测,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无菌观念,严把消毒隔离关[14],护理新生儿前后要正确洗手或用手消液消毒双手。
2.2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1)脐带结扎位置及结扎材料。脐带及早干枯脱落是防止脐部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脐带结扎的位置过高可影响脐带的早期脱落[15]。有研究[16]表明,改进了气门芯下缘套在距离脐轮皮肤的0.2~0.5cm处,改为气门芯套于残余脐带根部,使气门芯下缘紧贴脐轮皮肤。文献[17~18]报道,距脐根0.1cm结扎,即平脐结扎0.5cm处断,该方法使脐轮以上所有脐带部分被气门芯扎住,可全部形成缺血性坏死,使其干枯,脐带根部被气门芯胶圈扎住,脐部变细,遗留创面小,便于干燥愈合。有研究[19]报道,采用双气门芯胶圈平脐双重结扎脐带残断的方法,解决了文献[16,19]提出的使用气门芯胶圈结扎欠紧,易滑脱引起脐带出血,脐带不易干燥,脱落时间延长等问题。王京仙等[19]提出,用2个气门芯胶圈结扎脐带后不会引起新生儿脐出血,较传统现结扎法要方便,省力且安全牢固,对较粗大的脐质脐带容易结扎,(因气门芯弹性较好,稍用力就可以将气门芯拉开,气门芯的管腔直径为2mm,由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脐带很细的新生儿的脐带直径在5mm以上),采用此方法易结扎,安全有效,采用双气门芯胶圈平脐双重结扎脐带残端既缩短了脐带干燥时间,又利于创面的愈合,还可以减少脐部受感染的机会和出血率,明显提高了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质量[15]。
, http://www.100md.com
(2)脐带结扎方法。传统的结扎方法有线扎法、气门芯套扎法、钳夹法[14]。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容易伤及新生儿,同时增加污染环节,有人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20],集传统的夹紧、切断、结扎一步完成,最大程度的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操作难度,防止切断脐带使血液渗出,彻底避免了血源性感染。也有使用微波治疗仪处理脐带[21],用预热的无菌微波探头电灼断面,让其动静脉完全闭合,使断面完全固化、变白、变形坏死,接近干燥,可有效防止细菌的入侵。
(3)及早清除诱发脐部感染的物质[22]断脐后及时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早,使脐部感染发生率在5.25%以下,脐带残端脱落超正常7d脱落的在5%以下。脐带内有1条脐静脉,2条脐动脉,血管周围有来自外胚中胚层,含水丰富的胶样胚胎结蒂组织称为华通胶[23],生后2~3d,脐带残端内的血管和华通胶糜烂、坏死,加重了脐带残端分泌物增多,使脐部潮湿,华通胶较丰富的粗大脐带在断脐时,要修建血管两侧的胶质,使其易被止血钳夹紧结扎,减少出血机会。赖香菊[24]认为残留的脐带组织及其分泌物的胶质相当于创面上的一种异物,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导致脐部潮湿,迁延不愈,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血管和华通胶,减少脐部渗血、渗液和炎症分泌物,利于脐带干燥,脱落,减少脐部炎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2.3脐部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
2.3.1脐部护理消毒液的选择(1)3%过氧化氢[23]为强氧化剂,具有消毒、除腐、清洁作用,局部涂抹冲洗后产生气泡,又利于清除脐带脱落时的血痂及坏死组织,对血痂脱落所致的渗血有止血作用,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2)2%碘伏[5,25]是一种广谱的高效的杀菌剂,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微生物无选择性,使用时不致产生耐药菌,对皮肤无刺激,用碘伏消毒脐部,刺激小,可起到杀菌收敛改善病灶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使脐痂脱落快的作用,在脐带残端脱落前,每日使用2%的碘伏消毒脐部2次[22]。
2.3.22次剪脐2次剪脐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若干时候对脐带残端进行2次修剪,新生儿2次剪脐可以使脐带与皮肤之处血液循环阻断,基底部早期暴露于空气中,利于干燥,使锯齿样表面被层皮肤所覆盖,瘢痕形成,以促进脐部愈合[26],有研究报道[15],在结扎断脐后彻底清除了脐带残端内的血管和华通胶,利于脐带干燥、变细、更利于2次剪脐,剪脐最合适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即干燥期。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有文献报道[1,17,27]一般在新生儿出生48~72h,根据脐带残端胶质性状行2次剪脐,对于脐带粗大(胶质较多)的脐带,局部干燥迟,为了避免其血管未完全闭塞,剪脐时易发生出血、剪脐不干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推迟1~2d剪脐[8,16],在剪脐的方法上作了改进,若结扎下方有血肿,剪脐时应连同血肿剪掉,将血块清除干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剪脐方法,才能避免剪脐后的不良现象发生。, 百拇医药(唐鸿玉)
【关键词】 新生儿发生脐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189-02
新生儿脐部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轻者仅限于局部症状,重者因细菌侵入腹壁、进入血液可引起败血症、破伤风等并发症。在新生儿护理中,脐部是一个易感染的部位,若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1]。新生儿发生脐炎的主要原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炎症[2]。脐部炎症的发生主要与脐带本身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及结扎的部位的高低及结扎的方式、残端的修剪等脐带护理技术,以及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等有关[3]。为了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产前因素
在子宫内已感染,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的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2]。
1.2产时因素
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导致脐带污染[4]。断脐时无菌操作不严,脐端保留过长,脐端不易干燥,细菌滋生。剪脐未净,胶质腐生物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新生儿腹部适宜的体温又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5]。脐带结扎位置太高,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使结扎处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故坏死晚[6],脐带长时间游离,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引起细菌繁殖[7],如果脐带粗大,结扎位置过高,结扎下方易出现血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8]。也有研究表明[1],脐部炎症的发生与脐带胶质多少有关,脐带在脱落过程中分泌胶质,且脐部是厌氧菌的好发部位,为细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百拇医药
1.3产后因素
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9~10],新生儿沐浴时,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脐周红肿;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另外,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11]。
1.4环境卫生因素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13],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就增加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机会[11]。
2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技术的研究进展
, 百拇医药 2.1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NICU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等进行清洁消毒和卫生学监测,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无菌观念,严把消毒隔离关[14],护理新生儿前后要正确洗手或用手消液消毒双手。
2.2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1)脐带结扎位置及结扎材料。脐带及早干枯脱落是防止脐部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脐带结扎的位置过高可影响脐带的早期脱落[15]。有研究[16]表明,改进了气门芯下缘套在距离脐轮皮肤的0.2~0.5cm处,改为气门芯套于残余脐带根部,使气门芯下缘紧贴脐轮皮肤。文献[17~18]报道,距脐根0.1cm结扎,即平脐结扎0.5cm处断,该方法使脐轮以上所有脐带部分被气门芯扎住,可全部形成缺血性坏死,使其干枯,脐带根部被气门芯胶圈扎住,脐部变细,遗留创面小,便于干燥愈合。有研究[19]报道,采用双气门芯胶圈平脐双重结扎脐带残断的方法,解决了文献[16,19]提出的使用气门芯胶圈结扎欠紧,易滑脱引起脐带出血,脐带不易干燥,脱落时间延长等问题。王京仙等[19]提出,用2个气门芯胶圈结扎脐带后不会引起新生儿脐出血,较传统现结扎法要方便,省力且安全牢固,对较粗大的脐质脐带容易结扎,(因气门芯弹性较好,稍用力就可以将气门芯拉开,气门芯的管腔直径为2mm,由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脐带很细的新生儿的脐带直径在5mm以上),采用此方法易结扎,安全有效,采用双气门芯胶圈平脐双重结扎脐带残端既缩短了脐带干燥时间,又利于创面的愈合,还可以减少脐部受感染的机会和出血率,明显提高了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质量[15]。
, http://www.100md.com
(2)脐带结扎方法。传统的结扎方法有线扎法、气门芯套扎法、钳夹法[14]。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容易伤及新生儿,同时增加污染环节,有人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20],集传统的夹紧、切断、结扎一步完成,最大程度的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操作难度,防止切断脐带使血液渗出,彻底避免了血源性感染。也有使用微波治疗仪处理脐带[21],用预热的无菌微波探头电灼断面,让其动静脉完全闭合,使断面完全固化、变白、变形坏死,接近干燥,可有效防止细菌的入侵。
(3)及早清除诱发脐部感染的物质[22]断脐后及时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早,使脐部感染发生率在5.25%以下,脐带残端脱落超正常7d脱落的在5%以下。脐带内有1条脐静脉,2条脐动脉,血管周围有来自外胚中胚层,含水丰富的胶样胚胎结蒂组织称为华通胶[23],生后2~3d,脐带残端内的血管和华通胶糜烂、坏死,加重了脐带残端分泌物增多,使脐部潮湿,华通胶较丰富的粗大脐带在断脐时,要修建血管两侧的胶质,使其易被止血钳夹紧结扎,减少出血机会。赖香菊[24]认为残留的脐带组织及其分泌物的胶质相当于创面上的一种异物,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导致脐部潮湿,迁延不愈,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血管和华通胶,减少脐部渗血、渗液和炎症分泌物,利于脐带干燥,脱落,减少脐部炎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2.3脐部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
2.3.1脐部护理消毒液的选择(1)3%过氧化氢[23]为强氧化剂,具有消毒、除腐、清洁作用,局部涂抹冲洗后产生气泡,又利于清除脐带脱落时的血痂及坏死组织,对血痂脱落所致的渗血有止血作用,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2)2%碘伏[5,25]是一种广谱的高效的杀菌剂,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微生物无选择性,使用时不致产生耐药菌,对皮肤无刺激,用碘伏消毒脐部,刺激小,可起到杀菌收敛改善病灶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使脐痂脱落快的作用,在脐带残端脱落前,每日使用2%的碘伏消毒脐部2次[22]。
2.3.22次剪脐2次剪脐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若干时候对脐带残端进行2次修剪,新生儿2次剪脐可以使脐带与皮肤之处血液循环阻断,基底部早期暴露于空气中,利于干燥,使锯齿样表面被层皮肤所覆盖,瘢痕形成,以促进脐部愈合[26],有研究报道[15],在结扎断脐后彻底清除了脐带残端内的血管和华通胶,利于脐带干燥、变细、更利于2次剪脐,剪脐最合适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即干燥期。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有文献报道[1,17,27]一般在新生儿出生48~72h,根据脐带残端胶质性状行2次剪脐,对于脐带粗大(胶质较多)的脐带,局部干燥迟,为了避免其血管未完全闭塞,剪脐时易发生出血、剪脐不干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推迟1~2d剪脐[8,16],在剪脐的方法上作了改进,若结扎下方有血肿,剪脐时应连同血肿剪掉,将血块清除干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剪脐方法,才能避免剪脐后的不良现象发生。, 百拇医药(唐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