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进展
【摘要】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之一,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以一侧或双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敏等特点。文章对近年来人们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新的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出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偏头痛发病机理降钙素
【中图分类号】 R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000-00
1偏头痛临床治疗机理研究
1.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普遍被认为是神经血管失调导致,其主要因素是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释放有强力扩张脑血管作用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所致,肽的释放和头痛平行发生,且其浓度跟头痛强度有良好的相关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一种起源于降钙素基因编码的降钙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研究显示几乎一半的细胞内含有该种肽。虽三叉神经节内存在许多其他的神经信号因子,但人类该种肽含量最为丰富,其被当做三叉神经活性的标志因子,且其是目前在偏头痛发作时可获得的唯一信号传导因子,该病发作期间,该种肽的含量明显增高,而如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以及P物质等在患者头皮静脉中科检测到的肽类在发病期间并未检测到含量的改变。
, http://www.100md.com
1.2CGRP受体
电刺激或辣椒素引起的局部以及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释放CGRP能力可以被曲坦类药物消弱,甚至可以被其阻断,其可证明CGRP在偏头痛发病中可起到关键作用,CGRP受体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脑血管系统,其中以脑干的三叉神经中枢核团以及三叉神经节,其也可进一步证明CGRP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活性修饰蛋白受体在功能上被当做CGRP受体活性的限速酶,其含量过度可导致三叉神经节对CGRP的高度敏感,其可进一步引起CGRP的释放和神经性炎症的发生。
2临床研究
2.1药物治疗
2.1.1西药治疗镇静止痛类。对偏头痛采用镇静止痛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地西泮、阿司匹林以及咖啡因片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该类药物对轻、中度偏头痛有止痛效果,但病人若长期频繁服用则会降低效果,甚至带来诸多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前列腺素抑制类。该类药物属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常用的品种包括布洛芬、芬必得以及氟灭酸等,其中芬必得可作为布洛芬的缓释剂,可使药效更为持久,且其对肠胃不良反应也较为轻微,而氟灭酸属前列腺素拮抗药,食用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以及皮疹等反应。
麦角胺疗法。其属于一种药力较强的血管收缩药,也属治疗偏头痛的基本药物,经常采用的包括麦角胺咖啡因片,该种药物对用量控制较为严格,其一个疗程内总用量不可超过6片,且其不应经常连续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及依赖性,同时在服药数小时后药效即消失并会出现回跳性头痛,因此,需要再次服药最终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曲坦类药物。从人的头皮静脉测得的CGRP含量可代表三叉神经系统活性,而曲坦类药物可使头皮静脉中CGRP含量趋于正常并可缓解头痛,其机理是通过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5-HT1B/1D)使脑血管强烈收缩,5-羟色胺受体主要在人的脑膜和大脑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内表达,且其可结合到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突触前受体而抑制神经冲动,并可减少CGRP的释放。且在人的三叉神经节内该受体和CGRP处于相伴相随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封闭疗法。该疗法是通过阻断疼痛刺激的传导来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来治疗偏头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是用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通过封闭痛处或痛侧太阳穴的方法来止痛。
2.1.2中药治疗川芎及川芎制剂;天麻和天麻制剂;当归和当归制剂。
2.2针灸治疗
2.2.1毫针疗法郭学梅主穴取患侧悬钟,提插泻法,使气行向头颞痛处,针感强者只取主穴,针感弱者在患侧头部针刺1~2个阿是穴,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10分钟行针1回,每天1次。结果治疗10次后,120例全部有效(痊愈率85%,好转率15%)。
2.2.2透刺疗法邹敏等取四关穴即双侧合谷、太冲治疗偏头痛,合谷向后溪和太冲向涌泉透刺1.0~1.5cm,平补平泻,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min,每天1回。结果治疗5次后,3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7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8例。
, 百拇医药
2.2.3电针疗法杨军等主穴取双侧风池、列缺和患侧太阳、率谷。肾虚加双侧太溪、肾俞,痰热内阻加双侧丰隆,肝阳上亢加双则行间、阴陵泉,得气后主穴接G6805电针仪,疏密波,刺激强度以耐受为度,30min;余穴隔10~15min运针1回,每天1次。结果治疗10d后,97例中痊愈68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5例。
3结语
对于偏头痛治疗方法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状、疗效和副作用,因此,在选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参考文献
[1]美伦道夫,W.埃文斯.头痛诊疗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2]王忠诚.中国六城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1:2~3.
【收稿日期】 2011-01-10, http://www.100md.com(陈明波 刘志明 朱红雯)
【关键词】 偏头痛发病机理降钙素
【中图分类号】 R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000-00
1偏头痛临床治疗机理研究
1.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普遍被认为是神经血管失调导致,其主要因素是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释放有强力扩张脑血管作用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所致,肽的释放和头痛平行发生,且其浓度跟头痛强度有良好的相关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一种起源于降钙素基因编码的降钙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研究显示几乎一半的细胞内含有该种肽。虽三叉神经节内存在许多其他的神经信号因子,但人类该种肽含量最为丰富,其被当做三叉神经活性的标志因子,且其是目前在偏头痛发作时可获得的唯一信号传导因子,该病发作期间,该种肽的含量明显增高,而如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以及P物质等在患者头皮静脉中科检测到的肽类在发病期间并未检测到含量的改变。
, http://www.100md.com
1.2CGRP受体
电刺激或辣椒素引起的局部以及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释放CGRP能力可以被曲坦类药物消弱,甚至可以被其阻断,其可证明CGRP在偏头痛发病中可起到关键作用,CGRP受体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脑血管系统,其中以脑干的三叉神经中枢核团以及三叉神经节,其也可进一步证明CGRP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活性修饰蛋白受体在功能上被当做CGRP受体活性的限速酶,其含量过度可导致三叉神经节对CGRP的高度敏感,其可进一步引起CGRP的释放和神经性炎症的发生。
2临床研究
2.1药物治疗
2.1.1西药治疗镇静止痛类。对偏头痛采用镇静止痛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地西泮、阿司匹林以及咖啡因片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该类药物对轻、中度偏头痛有止痛效果,但病人若长期频繁服用则会降低效果,甚至带来诸多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前列腺素抑制类。该类药物属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常用的品种包括布洛芬、芬必得以及氟灭酸等,其中芬必得可作为布洛芬的缓释剂,可使药效更为持久,且其对肠胃不良反应也较为轻微,而氟灭酸属前列腺素拮抗药,食用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以及皮疹等反应。
麦角胺疗法。其属于一种药力较强的血管收缩药,也属治疗偏头痛的基本药物,经常采用的包括麦角胺咖啡因片,该种药物对用量控制较为严格,其一个疗程内总用量不可超过6片,且其不应经常连续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及依赖性,同时在服药数小时后药效即消失并会出现回跳性头痛,因此,需要再次服药最终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曲坦类药物。从人的头皮静脉测得的CGRP含量可代表三叉神经系统活性,而曲坦类药物可使头皮静脉中CGRP含量趋于正常并可缓解头痛,其机理是通过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5-HT1B/1D)使脑血管强烈收缩,5-羟色胺受体主要在人的脑膜和大脑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内表达,且其可结合到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突触前受体而抑制神经冲动,并可减少CGRP的释放。且在人的三叉神经节内该受体和CGRP处于相伴相随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封闭疗法。该疗法是通过阻断疼痛刺激的传导来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来治疗偏头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是用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通过封闭痛处或痛侧太阳穴的方法来止痛。
2.1.2中药治疗川芎及川芎制剂;天麻和天麻制剂;当归和当归制剂。
2.2针灸治疗
2.2.1毫针疗法郭学梅主穴取患侧悬钟,提插泻法,使气行向头颞痛处,针感强者只取主穴,针感弱者在患侧头部针刺1~2个阿是穴,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10分钟行针1回,每天1次。结果治疗10次后,120例全部有效(痊愈率85%,好转率15%)。
2.2.2透刺疗法邹敏等取四关穴即双侧合谷、太冲治疗偏头痛,合谷向后溪和太冲向涌泉透刺1.0~1.5cm,平补平泻,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min,每天1回。结果治疗5次后,3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7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8例。
, 百拇医药
2.2.3电针疗法杨军等主穴取双侧风池、列缺和患侧太阳、率谷。肾虚加双侧太溪、肾俞,痰热内阻加双侧丰隆,肝阳上亢加双则行间、阴陵泉,得气后主穴接G6805电针仪,疏密波,刺激强度以耐受为度,30min;余穴隔10~15min运针1回,每天1次。结果治疗10d后,97例中痊愈68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5例。
3结语
对于偏头痛治疗方法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状、疗效和副作用,因此,在选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参考文献
[1]美伦道夫,W.埃文斯.头痛诊疗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2]王忠诚.中国六城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1:2~3.
【收稿日期】 2011-01-10, http://www.100md.com(陈明波 刘志明 朱红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 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