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9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79例患者在宫腔镜处理72h内无明显阴道流血或者有少量排液,并经止血、抗炎治疗,其他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全部治愈。结论宫腔镜具有创伤小有助于鉴别子宫内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可以明确诊断,部分病人经宫腔镜下处理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及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关键词】 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073-01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常见病因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等。近年来宫腔镜是在妇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在直视下检查子宫内膜生理与病理,并可取活检作病理改变,异常子宫异常出血是最常见的宫腔镜检查适应证,宫腔镜可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现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80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行宫腔镜检查及部分行镜下治疗子宫出血95例,临床证状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中绝经后出血20例,6例为子宫内膜癌;非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75例,10例子宫内膜增生,14例子宫肌瘤,22例子宫内膜息肉,9例宫内环异位,3例为宫腔残留。其中功血31例,黏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纵隔5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经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宫腔镜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史,常规妇科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应用日本进口奥林巴斯宫腔镜连续灌流宫腔镜及电切系统,,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将宫腔镜顺宫腔方向插入宫颈,以5%葡萄糖作膨宫液,膨宫压力控制在80~120mmHg,流速200~250mL/min,注液同时检查子宫颈管和内口,进入宫腔后依顺序检查子宫的后、前、侧壁和宫底、子宫角以及输卵管子宫开口各部分,注意宫腔形态有无异常及病变,然后缓慢退出镜体仔细观察颈管,对异常部位定点取材送检,需全面清宫者则退出镜体,用普通刮匙搔刮子宫腔,刮除物送病理检查,再用宫腔镜观察刮宫后宫腔情况。对功血者,将电切环置于宫腔右侧壁9点处,按逆时针方向环切子宫内膜,终端止于子宫颈内口水平,切除子宫内膜的深度为黏膜下2mm[1]。为加强治疗效果,改换滚球电极电凝一遍,同时电凝宫底部子宫内膜。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内膜息肉,则在其蒂部电切,基底部较宽时需要电切数刀,同时要注意切割深度。对黏膜下子宫肌瘤较大者先以剪刀或卵圆钳将其瘤体剪掉,然后再电切电凝基底部[2]。实施宫腔镜术后常规止血、抗炎治疗。
,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95例患者经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均确诊,79例经宫腔镜处理,其他病理采取手术及保守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无异常子宫出血。术后平均住院1~5d,术后随访6~12个月。
3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很多,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生殖器肿瘤、宫内节育器等。若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会引起患者贫血、感染、影响健康,尤其是绝经后出血,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一般采用的检查方法是妇科检查、B超、诊刮,诊刮仅凭术者的感觉和经验,有的区域不易触及,容易漏诊[2]。宫腔镜检查能够发现宫腔内占位病变具有很好的识别作用,但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尤其对于宫腔内没有占位的内膜病变,难于在宫腔镜下识别,宫腔镜检查后取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才能最后为病变组织定性,而同时只有在宫腔镜下获取病变部位的内膜组织,才能为病理学检查提供良好的病理标本,提高子宫异常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率[3]。宫腔镜能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复杂的宫腔一目了然,能准确的进行取材送病理检查,有助于找到出血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另外,术中需注意:在电切子宫内膜时深度估计达黏膜下2mm即可,主要是环切子宫腔前后左右壁内膜,因宫底部内膜电切操作难度大故采用滚球电极电凝法处理[4]。总之,宫腔镜操作简单,既能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又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是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及治疗优选方法,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及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徐明娟,惠宁,崔英,等.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2003,26(7):516.
[2]路丰华.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92.
[3]关铮.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65.
[4]李吉昌.宫腔镜手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4(3):12,159~160.
【收稿日期】 2011-06-21, 百拇医药(李淑君)
【关键词】 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073-01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常见病因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等。近年来宫腔镜是在妇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在直视下检查子宫内膜生理与病理,并可取活检作病理改变,异常子宫异常出血是最常见的宫腔镜检查适应证,宫腔镜可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现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80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行宫腔镜检查及部分行镜下治疗子宫出血95例,临床证状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中绝经后出血20例,6例为子宫内膜癌;非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75例,10例子宫内膜增生,14例子宫肌瘤,22例子宫内膜息肉,9例宫内环异位,3例为宫腔残留。其中功血31例,黏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纵隔5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经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宫腔镜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史,常规妇科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应用日本进口奥林巴斯宫腔镜连续灌流宫腔镜及电切系统,,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将宫腔镜顺宫腔方向插入宫颈,以5%葡萄糖作膨宫液,膨宫压力控制在80~120mmHg,流速200~250mL/min,注液同时检查子宫颈管和内口,进入宫腔后依顺序检查子宫的后、前、侧壁和宫底、子宫角以及输卵管子宫开口各部分,注意宫腔形态有无异常及病变,然后缓慢退出镜体仔细观察颈管,对异常部位定点取材送检,需全面清宫者则退出镜体,用普通刮匙搔刮子宫腔,刮除物送病理检查,再用宫腔镜观察刮宫后宫腔情况。对功血者,将电切环置于宫腔右侧壁9点处,按逆时针方向环切子宫内膜,终端止于子宫颈内口水平,切除子宫内膜的深度为黏膜下2mm[1]。为加强治疗效果,改换滚球电极电凝一遍,同时电凝宫底部子宫内膜。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内膜息肉,则在其蒂部电切,基底部较宽时需要电切数刀,同时要注意切割深度。对黏膜下子宫肌瘤较大者先以剪刀或卵圆钳将其瘤体剪掉,然后再电切电凝基底部[2]。实施宫腔镜术后常规止血、抗炎治疗。
,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95例患者经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均确诊,79例经宫腔镜处理,其他病理采取手术及保守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无异常子宫出血。术后平均住院1~5d,术后随访6~12个月。
3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很多,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生殖器肿瘤、宫内节育器等。若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会引起患者贫血、感染、影响健康,尤其是绝经后出血,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一般采用的检查方法是妇科检查、B超、诊刮,诊刮仅凭术者的感觉和经验,有的区域不易触及,容易漏诊[2]。宫腔镜检查能够发现宫腔内占位病变具有很好的识别作用,但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尤其对于宫腔内没有占位的内膜病变,难于在宫腔镜下识别,宫腔镜检查后取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才能最后为病变组织定性,而同时只有在宫腔镜下获取病变部位的内膜组织,才能为病理学检查提供良好的病理标本,提高子宫异常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率[3]。宫腔镜能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复杂的宫腔一目了然,能准确的进行取材送病理检查,有助于找到出血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另外,术中需注意:在电切子宫内膜时深度估计达黏膜下2mm即可,主要是环切子宫腔前后左右壁内膜,因宫底部内膜电切操作难度大故采用滚球电极电凝法处理[4]。总之,宫腔镜操作简单,既能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又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是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及治疗优选方法,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及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徐明娟,惠宁,崔英,等.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2003,26(7):516.
[2]路丰华.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92.
[3]关铮.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65.
[4]李吉昌.宫腔镜手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4(3):12,159~160.
【收稿日期】 2011-06-21, 百拇医药(李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