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诊治的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创伤及骨折后10例(27%),手术后6例(16%),慢性疾病长期卧床5例(13%),恶性肿瘤2例(5%),原因不明14例(37%)。结论 创伤及骨折、手术、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及恶性肿瘤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不明原因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多有长时间静坐史等因素,需重视追踪病史和寻找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病因
【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1(a)-0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本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在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股青紫可致截肢。到慢性期大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而致静脉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造成患肢长期处于病废状态。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意义重大。现将我科近3年来确诊、治疗的37例DVT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28—76岁,平均52岁,左下肢21例,右下肢16例。37例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特征为:静脉管腔内见低密度絮状回声,病变静脉段明显增宽,探头加压后静脉管腔不变形,病变段静脉无血流信号。
1.2临床表现
37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张力增高腓肠肌和/或腹股沟部压痛,部分患者有患肢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显露。
1.3发病原因
询问病史时注意追踪发病前有无手术史、外伤史、长期卧床史、妊娠分娩史、恶性肿瘤史、长时间静坐等。本组37例中发现:①创伤及骨折后10例。②各种手术后6例,其中骨科手术4例,腹部手术2例。③慢性疾病(中风偏瘫3例,慢性骨、关节疾病2例)长期卧床5例。④恶性肿瘤2例,1例为直肠癌术后1年,1例为乳腺癌术后3年。⑤原因不明14例。
, 百拇医药
1.4治疗
所有患者确诊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Q12H,1周内给予华法令口服,监测血凝指标,待PT-INR达2-3时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华法令治疗,定期监测血凝指标,依据PT-INR值调整华法令剂量,保持PT-INR在2-3范围,至少6月。并辅以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其中5例由于发生肺血栓、可疑肺血栓栓塞或下肢静脉血栓已发展到髂静脉而置入了腔静脉滤器。
2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固,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如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症而致静脉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造成患肢长期处于病废状态,甚至发生肺血栓栓塞而危机生命。
在我们所收集的37例患者中,其中:创伤及骨折后发生的深静脉血栓10例,占总数的27%,为本组中重要的因素。创伤和骨折后已公认为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骨折处固定、活动受限、骨折端局部淤血肿胀、骨折端压迫静脉、静脉壁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各种手术后6例,占总数的16%。手术、尤其大手术,术中由于患者长时间的仰卧于麻醉状态下,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止血药物过多及时间过长;术后又因刀口疼痛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者5例,占总数的13%。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失去了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长期处于舒张状态,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2例,占5%。恶性肿瘤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大量的研究资料已证实,恶性肿瘤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凝血功能的改变,如患者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VIII、和X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凝血酶III含量下降;癌细胞可侵犯、破坏血管壁,使胶原和血管基底膜暴露,激发血栓形成等。有资料统计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0-15%,其中约15%的血栓形成先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通过对以上3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潜在病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既要注意创伤及骨折、手术、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这些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也要重视恶性肿瘤常合并深静脉血栓,同时对不明原因的深静脉血栓必须要重视追问病史和寻找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泽霖.贺石林.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百拇医药(王晓虹 白玉云)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病因
【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1(a)-0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本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在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股青紫可致截肢。到慢性期大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而致静脉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造成患肢长期处于病废状态。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意义重大。现将我科近3年来确诊、治疗的37例DVT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28—76岁,平均52岁,左下肢21例,右下肢16例。37例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特征为:静脉管腔内见低密度絮状回声,病变静脉段明显增宽,探头加压后静脉管腔不变形,病变段静脉无血流信号。
1.2临床表现
37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张力增高腓肠肌和/或腹股沟部压痛,部分患者有患肢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显露。
1.3发病原因
询问病史时注意追踪发病前有无手术史、外伤史、长期卧床史、妊娠分娩史、恶性肿瘤史、长时间静坐等。本组37例中发现:①创伤及骨折后10例。②各种手术后6例,其中骨科手术4例,腹部手术2例。③慢性疾病(中风偏瘫3例,慢性骨、关节疾病2例)长期卧床5例。④恶性肿瘤2例,1例为直肠癌术后1年,1例为乳腺癌术后3年。⑤原因不明14例。
, 百拇医药
1.4治疗
所有患者确诊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Q12H,1周内给予华法令口服,监测血凝指标,待PT-INR达2-3时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华法令治疗,定期监测血凝指标,依据PT-INR值调整华法令剂量,保持PT-INR在2-3范围,至少6月。并辅以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其中5例由于发生肺血栓、可疑肺血栓栓塞或下肢静脉血栓已发展到髂静脉而置入了腔静脉滤器。
2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固,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如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症而致静脉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造成患肢长期处于病废状态,甚至发生肺血栓栓塞而危机生命。
在我们所收集的37例患者中,其中:创伤及骨折后发生的深静脉血栓10例,占总数的27%,为本组中重要的因素。创伤和骨折后已公认为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骨折处固定、活动受限、骨折端局部淤血肿胀、骨折端压迫静脉、静脉壁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各种手术后6例,占总数的16%。手术、尤其大手术,术中由于患者长时间的仰卧于麻醉状态下,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止血药物过多及时间过长;术后又因刀口疼痛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者5例,占总数的13%。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失去了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长期处于舒张状态,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2例,占5%。恶性肿瘤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大量的研究资料已证实,恶性肿瘤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凝血功能的改变,如患者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VIII、和X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凝血酶III含量下降;癌细胞可侵犯、破坏血管壁,使胶原和血管基底膜暴露,激发血栓形成等。有资料统计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0-15%,其中约15%的血栓形成先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通过对以上3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潜在病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既要注意创伤及骨折、手术、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这些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也要重视恶性肿瘤常合并深静脉血栓,同时对不明原因的深静脉血栓必须要重视追问病史和寻找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泽霖.贺石林.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百拇医药(王晓虹 白玉云)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