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
编号:13757324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中外医疗》 20121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耳鼻喉科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治疗的80例患者119耳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80例(119耳)平均治疗4.5次,其中20例仅治疗1次即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亦未发生化脓性中耳炎及其它并发症。随访6个月~1年,治愈63例(78.75%),好转11例(13.75%),无效6例(7.5%),总有效率为92.5%。结论 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 分泌性 中耳炎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1(a)-007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analysis in June 2008-June 2010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where the authors of 80 cases of 119 patients with ear drum puncture plus high suction lavage treatment of drug treatment.Results The group of 80 patients (119 ears) treated 4.5 times on average,20 cases treated only 1 Jiyu.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of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 were not,nor complicated by otitis media other diseases.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1 year,cured 63 cases (78.75%),improved in 11 cases (13.75%),6 cases(7.5%),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Conclusion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for act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nti-deaf, deaf governance is important,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high suction irrigation therapy plus medication satisfactory secretory otitis media.

    【KeyWords】 Secretory;Otitis media;Treatment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又称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等,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多见,也是儿童最常见的致聋原因。持久的SOM常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风险,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我科治疗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的SOM患者80例,其中男60例(84耳),女20例(35耳),男女比例为3∶1;年龄最小2岁,最大75岁,病程3d~8年。临床体征:64例(78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55例(74耳)有耳内闷胀感,耳痛40例(59耳),耳鸣55例(71耳)。电测听结果:混合性聋24例(40耳),传导性聋56例(79耳)。声导抗检查:负压型63例(86耳),平坦型17例(33耳)。

    1.2 诊断依据

    (1)患者有耳闷塞感,听力下降,可有耳呜,无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症状。(2)鼓膜完整无穿孔,呈淡红色、琥珀色或淡黄色,典型者可有液平等鼓室积液征。(3)纯音测听呈传导性耳聋,气骨导差>20dB。(4)声导抗鼓室图为“B”形曲线图(平坦型)或“C”形曲线图(负压型)。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抗生素口服,布地奈德喷鼻剂适量喷鼻,1%麻黄素滴鼻,并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注射时患者取侧坐位,常规消毒耳廓及外耳道,1%丁利多卡因棉片贴敷鼓膜表面进行麻醉10min,外耳道酒精消毒,用5号长针头于鼓膜前下方穿刺,回抽出积液后取出针头。选择合适的橄榄头塞紧外耳道口,连接吸引器间断吸出鼓室积液,时间10~20s,最高负压40Kpa,如发现有血性渗液马上停止吸引。清除耳道内分泌物,用5号长针经穿刺孔向中耳腔注射1mL地塞米松和4000U糜蛋白酶,注药后患者头后仰并偏向对侧45°,维持30min。隔1d进行1次治疗,10d为1个疗程。对SOM反复迁延不愈或“胶耳”患者,行鼓膜切开置管术;伴有腺样体肥大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伴有扁桃体肥大者行扁桃体摘除术。治疗后随访1年,复查声导抗及纯音听阈测听,以观察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耳鸣、耳闷塞等症状消失,检查鼓膜颜色正常,活动度良好,积液全部吸收,经电测听气导听阀≤20dB,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鼓膜内陷改善,经电测听气导听阀提高20dB以上,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3)有效:听力提高明显,部分或轻微遗留有耳鸣、耳闷塞等症状,检查鼓膜颜色、活动较治疗前有进步,经电测听气导听阀提高10~15dB,但未达到正常,鼓室图由B型转为C型;(4)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听力无提高,声阻抗无改善,鼓膜内陷,活动度差,经电测听气导听阀提高<5dB,声阻抗显示仍为B型图。所有患者于10d(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80例(119耳)平均治疗4.5次,其中20例仅治疗1次即愈。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亦未并发中耳炎其他病变。我院工作人员随访患者6个月~1年,治愈63例(78.75%),好转11例(13.75%),无效6例(7.5%),总有效率为92.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等,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中耳微生物感染、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神经性炎性反应及免疫反应等。目前大多认为细菌、病毒感染是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最主要的直接病因,其他因素仅为次要或间接病因。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的可能机制是细菌产生的毒素,尤其是内毒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增多,并破坏正常的粘膜纤毛清除系统,导致中耳腔分泌物蓄积;同时细菌内毒素还可以作为抗原激活补体及旁路激活途径,促进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加重中耳粘膜水肿。病毒感染引起中耳炎的可能机制是病毒入侵中耳腔,破坏中耳粘膜细胞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从而降低纤毛的转运功能;并破坏溶酶体,导致细胞自溶;同时,病毒包膜使细胞膜上出现新的抗原决定簇,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炎性介质分泌增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共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

    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及手术治疗。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细胞因子拮抗剂及鼻粘膜血管收缩剂等;手术方法包括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通气管置入术等。本研究主要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的致病机制出发,以消除咽鼓管炎性水肿、恢复其纤毛运动功能、消除感染、恢复鼓室通气、促进中耳积液的排出和吸收为主要治疗原则。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可以彻底清除中耳积液,改善症状,减轻积液中细菌、病毒及炎症介质对中耳粘膜刺激;中耳内注射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混合液能使微小血管收缩,减轻炎性渗出、粘膜水肿及和毛细血管扩张,阻止炎症介质释放,抑制炎性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缓解粘膜水肿,有利于咽鼓管恢复通畅,促进分泌性中耳炎恢复。另外,抗生素可控制感染,消除炎性反应。局部药物的使用可加速鼻腔、鼻咽部感染的控制,减轻或消除咽鼓管的炎性水肿及阻塞。

    总之,对于早期SOM,导管吹张及导管内给药治疗疗效明显,操作方便,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对于SOM晚期,必须要彻底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应积极使用手术治疗。采用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疗法治疗SOM,疗效肯定,术后无不良反应,是SOM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际全.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

    [2] 陆伟明.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3).

    [3] 田希霞.分泌性中耳炎41例(46耳)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3).

    [4]卜凤霞.44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3).

    [5]韦懿.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3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7).

    【收稿日期】 2011-11-16, http://www.100md.com(王克雄)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