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22
编号:13757152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联素变化及其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殷汉华 李捷壮 古旭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联素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30例符合诊断标准脂肪肝患者,并设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技术、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血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联素含量及其mRNA变化。结果 NAFLD患者脂联素含量减少,其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含量增多,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和脂联素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占据重要地位,这意味着调控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和脂联素分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是有益的。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脂联素

    【中图分类号】 R57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1(b)-0080-02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对肝脂类输入或合成和其输出或氧化之间平衡具有调控作用的局部或系统性因素的改变,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超过肝脏湿重5%,使肝脏对此后的损害变得易感,最终导致肝细胞炎症和纤维化的一种疾病,并除外酒精、病毒、代谢障碍等因素[1]。该病确切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医学界比较公认是所谓“二次打击学说”,如果说胰岛素所致甘油三酯堆积是对肝脏的第一次打击,而在肝脏脂肪沉积基础上所发生的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则形成二次打击[2]。显然,脂质代谢障碍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3],因此笔者通过检测血清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SREBP-1)、脂联素变化,探讨其在NAFLD发病中的地位和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来自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河源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