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211
编号:13753126
中医内科脾肠病症临床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江枫然
中医治疗,临床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体脾肠病症在中医临床上的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脾胃气虚、肠道不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法的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中医辨证理论为主导的临床治疗脾胃气虚、肠道不畅等病症,有明显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脾肠病症 临床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

    【中图分类号】 R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4(b)-0139-02

    脾肠病症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在临床多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主要症状有上腹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嗳气、呕吐等等。根据此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在中医上应归属为胃脘痛、胃痞,医书中早有论断: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是饥非饥,是辣非辣,是痛非痛,而胸膈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做痛。而目前西医治疗脾肠病症并无特效方法,主要标准是对症治疗[1]。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中医辨证的方法,探讨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肠道不畅等病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持续或反复性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包括恶心、早饱、呕吐、胀气、反酸等症状,经过临床、影像学、实验室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症状累计超过3个月。共选择患者173例,并将其中符合发病年限、发病次数、病程情况的患者共16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分布从29~80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都在1~12个月之间,其中男性78例,女性86例,按照随机对照表的分配原则,将164例患者随机分配到2个组,其中中医治疗实验组为96例,西医治疗对照组为68例。

    1.2 实验分组

    (1)实验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槟榔15g:性温,味辛、苦,作用消积食滞、腹脘胀痛;云木香8g:性温,味辛、苦,作用理气疏肝、健脾消滞、行气止痛;党参20g:性平,味甘,微酸,作用健脾益肺、补中益气;茯苓20g:性平,味甘,作用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厚朴15g:性温,味辛、苦,作用降逆平喘、行气消滞;白术20g:性温,味甘、苦,作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枳实20g:性寒,味辛、苦,作用痞满胀痛、积滞内停;灸甘草12g:性平,味甘,作用补脾和胃,脾胃虚弱;干姜8g:性热,味辛,作用温中散寒、温肺化饮,燥湿通脉;麦芽20g:性平,味甘,作用健脾开胃,行气消食;所有配方以水煎服,1剂/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