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护理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滤过-灌流串联(HD-HP)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在该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30例,每次透析时间4.5 h,在透析1.5 h后,将准备好的灌流器用专用连接管接于透析器后,HD-HP治疗3 h;连续治疗3次后恢复正常透析。结果 血压变化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其中血压下降主要发生在HD-HP治疗结束后3~7 d。结论 HD-HP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有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a)-0165-02
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该院透析的3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并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1]。现做如下报道。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多囊肾4例,糖尿病肾病5例,对所有患者做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最高的收缩压达245.30 mmHg,平均收缩压为(163±23.10)mmHg,平均舒张压(105±14.02)mmHg。
1.2 方法
非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组15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血糖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发病2、14、30 d后临床转归;记录两组患者发病2、14、30 d后临床事件发生。做好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的准备工作与护理工作:具体见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遵医嘱给予血浆、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者遵医嘱尽早使用血浆、白蛋白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危险。白蛋白一般稀释至5%静脉输注。溶血症者遵医嘱正确输注丙种球蛋白以抑制溶血。防止产生胆红素脑病,使黄疸加重的一切因素的产生:避免发生低温、低血糖、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等。做好保暖工作,监测体温,维持体温正常。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以及充分的热量支撑,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尽早进行足够量的喂养,确保其热量达到要求,如果患者不能进食,则可以通过静脉来对其补充热量以及水分。监测血糖,及时处理低血糖。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缺氧时给予吸氧,及时纠正酸中毒。避免使用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如磺胺类、吲哚美辛等。
, 百拇医药
2 护理
生卒中的临床特点发病以中老年居多,起病急骤,是所有脑血管病中发病最快者。少数患者起病时可伴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当颈内动脉系统主干或椎基底动脉栓塞时可发生昏迷[2]。由于发病快,常引起血管痉挛,癫痫发作,这较其他血管病常见。有的患者在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一度好转或稳定后又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出现梗死后出血。缺血性卒中的诊断要点:①起病急骤、有栓子来源,多无前驱症状,常于数秒内病情达高峰。②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则有各种类型的失语,少数患者为眩晕、呕吐、眼震和共济失调。③栓子多来源于心脏,故常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表现。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发展,应该加强其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也应加强检验科中的工作者和临床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探讨怎样将检验程序合理化和科学化,以不断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3 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3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血压变化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应激性高血糖组较血糖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糖水平与脑卒中急性期预后的关系应激性高血糖组较血糖正常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治疗疗效结果分析
4 讨论
尿毒症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传统的定义是指同时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该定义常要求这些降压药中应包括一种利尿剂和(或)所有降压药应达到或接近最大剂[4]。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需要同时使用3种或3种以上有效剂量的降压药物才能控制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后一个定义有几方面的好处:首先,它不排除因现实或潜在不良反应而不耐受利尿剂的患者;其次,不要求所有使用的药物都达到最大量更切合实际,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使药量不能达到推荐最大剂量;最后,该定义允许我们使用近期临床试验来评估顽固性高血压的流行状况。这些试验为顽固性高血压的真实发病率作出了最佳的评估,试验时根据方案逐渐增大药物剂量,药物通常免费供应,根据药片计数密切监督服药依从性情况。而且,与实际生活中治疗高血压一样,这些对血压的研究并不需要所有参与者使用利尿剂。流行病学根据前述顽固性高血压需要同时使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治疗的定义,最近临床试验表明顽固性高血压常见,约占各类研究人群的20 %~30 %。没有不舒适的感觉就可以先行离开。实验证明,微量和极低于感染发病时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简写TNF) 。应该让患者卧床休息,不做任何运动,并使用药物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明胶海绵来进行止血,也可以通过球囊导管的插入进行压迫,起到止血作用。如果失血量太多的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输血。咯血窒息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其的防范。新生儿体内会生成较多的胆红素,因此,如果出现大咯血,应该有专人进行护理,同时还要确保患者保持侧卧状态。减少其肺部的活动量,这样能够促进止血。另外还要嘱附病人,如果发现不适,例如喉头出血,或者发痒等状况,应该将血轻咳出来,并根据医生的嘱咐给予一定量的垂体后叶素等。咯血严重时禁食,咯血停止后饮食应有足够热量,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温流食,禁止进刺激性强的饮食,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窒息的抢救配合病人发生窒息时,立即配合抢救。立即置病人头低足高位。充分给湿化氧,直到呼吸困难和紫绀消失为止,可纠正缺氧。湿化氧的目的,可防止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结痂而影响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时,给予呼吸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管。按医嘱迅速有效地应用止血药物。
, 百拇医药
基础医学不断发展,它和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医院检验科中,也需要临床医学的配合,要求加强检验科中的工作者和临床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确保检验科中的工作者能够增强对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的了解,并亲身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将检验的项目、先进技术以及服务等推荐给临床医护,为临床的工作者提供更为经济科学的检验组合方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杨秀芹,孙玉兰.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J]. 中国血液净化,2004,3(8):462.
[2] 顾国立.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4,3(3):171-172.
[3] Vanholder R.Survival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uremic toxin removal[J]. Artif Organ,2003,27(7):36-132.
[4] Morena MD.Effect of novel adsorbent on cytokine responsiveness to uremic plasma[J].Kidney Int,2003,63(3):1144-1150.
[5] Zunker P,Sch ick A, Buschman HC,et al.Hyper insulinismand cerebral icroangiopathy[J].Stroke,1996,27(2):2191.
(收稿日期:2012-03-26), http://www.100md.com(雷国萍)
[关键词] 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a)-0165-02
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该院透析的3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并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1]。现做如下报道。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多囊肾4例,糖尿病肾病5例,对所有患者做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最高的收缩压达245.30 mmHg,平均收缩压为(163±23.10)mmHg,平均舒张压(105±14.02)mmHg。
1.2 方法
非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组15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血糖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发病2、14、30 d后临床转归;记录两组患者发病2、14、30 d后临床事件发生。做好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的准备工作与护理工作:具体见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遵医嘱给予血浆、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者遵医嘱尽早使用血浆、白蛋白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危险。白蛋白一般稀释至5%静脉输注。溶血症者遵医嘱正确输注丙种球蛋白以抑制溶血。防止产生胆红素脑病,使黄疸加重的一切因素的产生:避免发生低温、低血糖、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等。做好保暖工作,监测体温,维持体温正常。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以及充分的热量支撑,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尽早进行足够量的喂养,确保其热量达到要求,如果患者不能进食,则可以通过静脉来对其补充热量以及水分。监测血糖,及时处理低血糖。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缺氧时给予吸氧,及时纠正酸中毒。避免使用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如磺胺类、吲哚美辛等。
, 百拇医药
2 护理
生卒中的临床特点发病以中老年居多,起病急骤,是所有脑血管病中发病最快者。少数患者起病时可伴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当颈内动脉系统主干或椎基底动脉栓塞时可发生昏迷[2]。由于发病快,常引起血管痉挛,癫痫发作,这较其他血管病常见。有的患者在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一度好转或稳定后又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出现梗死后出血。缺血性卒中的诊断要点:①起病急骤、有栓子来源,多无前驱症状,常于数秒内病情达高峰。②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则有各种类型的失语,少数患者为眩晕、呕吐、眼震和共济失调。③栓子多来源于心脏,故常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表现。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发展,应该加强其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也应加强检验科中的工作者和临床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探讨怎样将检验程序合理化和科学化,以不断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3 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3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血压变化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应激性高血糖组较血糖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糖水平与脑卒中急性期预后的关系应激性高血糖组较血糖正常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治疗疗效结果分析
4 讨论
尿毒症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传统的定义是指同时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该定义常要求这些降压药中应包括一种利尿剂和(或)所有降压药应达到或接近最大剂[4]。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需要同时使用3种或3种以上有效剂量的降压药物才能控制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后一个定义有几方面的好处:首先,它不排除因现实或潜在不良反应而不耐受利尿剂的患者;其次,不要求所有使用的药物都达到最大量更切合实际,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使药量不能达到推荐最大剂量;最后,该定义允许我们使用近期临床试验来评估顽固性高血压的流行状况。这些试验为顽固性高血压的真实发病率作出了最佳的评估,试验时根据方案逐渐增大药物剂量,药物通常免费供应,根据药片计数密切监督服药依从性情况。而且,与实际生活中治疗高血压一样,这些对血压的研究并不需要所有参与者使用利尿剂。流行病学根据前述顽固性高血压需要同时使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治疗的定义,最近临床试验表明顽固性高血压常见,约占各类研究人群的20 %~30 %。没有不舒适的感觉就可以先行离开。实验证明,微量和极低于感染发病时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简写TNF) 。应该让患者卧床休息,不做任何运动,并使用药物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明胶海绵来进行止血,也可以通过球囊导管的插入进行压迫,起到止血作用。如果失血量太多的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输血。咯血窒息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其的防范。新生儿体内会生成较多的胆红素,因此,如果出现大咯血,应该有专人进行护理,同时还要确保患者保持侧卧状态。减少其肺部的活动量,这样能够促进止血。另外还要嘱附病人,如果发现不适,例如喉头出血,或者发痒等状况,应该将血轻咳出来,并根据医生的嘱咐给予一定量的垂体后叶素等。咯血严重时禁食,咯血停止后饮食应有足够热量,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温流食,禁止进刺激性强的饮食,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窒息的抢救配合病人发生窒息时,立即配合抢救。立即置病人头低足高位。充分给湿化氧,直到呼吸困难和紫绀消失为止,可纠正缺氧。湿化氧的目的,可防止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结痂而影响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时,给予呼吸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管。按医嘱迅速有效地应用止血药物。
, 百拇医药
基础医学不断发展,它和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医院检验科中,也需要临床医学的配合,要求加强检验科中的工作者和临床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确保检验科中的工作者能够增强对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的了解,并亲身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将检验的项目、先进技术以及服务等推荐给临床医护,为临床的工作者提供更为经济科学的检验组合方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杨秀芹,孙玉兰.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J]. 中国血液净化,2004,3(8):462.
[2] 顾国立.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4,3(3):171-172.
[3] Vanholder R.Survival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uremic toxin removal[J]. Artif Organ,2003,27(7):36-132.
[4] Morena MD.Effect of novel adsorbent on cytokine responsiveness to uremic plasma[J].Kidney Int,2003,63(3):1144-1150.
[5] Zunker P,Sch ick A, Buschman HC,et al.Hyper insulinismand cerebral icroangiopathy[J].Stroke,1996,27(2):2191.
(收稿日期:2012-03-26), http://www.100md.com(雷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