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IL-17与RF水平的相关性及意义
[摘要] 目的 研究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药物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RF的水平及两者的变化趋势,并探讨IL-17与RF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及速率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RA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RF值,并分析RA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血清IL-17与RF之间的关系。结果 RA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血清IL-17、RF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各时间段IL-17值与RF值均有较高相关度。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IL-17值明显增高且与RF显著相关,IL-17检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白细胞介素-17(IL-17);类风湿因子(RF)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a)-0177-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个关节对称性炎症破坏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滑膜组织增生,最终导致骨质侵蚀、关节破坏和畸形。目前认为RA患者体内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在关节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种类众多,其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基础医学研究发现,IL-17不但能诱导活化T细胞,进一步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还具有活化破骨细胞、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作用[1],T细胞、破骨细胞活性增高以及MMP-3的表达增加均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治疗前后及健康成人血清IL-17及RF具体数值变化以及IL-17与RF的相关性,探讨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规定的RA诊断标准[2],且RA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3.2,计为RA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8±11.5)岁。另外,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3±10.9)岁。所有入选者均排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部入选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学会认可。
1.2 方法
受试者于入选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2 mL,RA组选用来氟米特治疗,同样于治疗后3、6周后次日清晨抽取同等量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7,用速率免疫比浊法检测RF值,具体方法及步骤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 百拇医药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组间相关分析。
2 结果
治疗前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和正常人群比较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IL-17及RF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RA组和正常对照组IL-17及RF值的比较(x±s)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IL-17和RF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周病人的IL-17均与RF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RA组患者IL-17与RF相关分析(x±s)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性滑膜炎、自身抗体产生以及系统性炎症为其主要特点。近些年,细胞因子表达失调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热点之一。IL-17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一种新发现的Th17淋巴细胞分泌,IL-17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IL-17R)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研究发现,IL-17不但能刺激T细胞尤其是Th1细胞的活化,表现出较强的促炎症作用,还能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关节滑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产生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诸多细胞因子,从而增强胶原酶活性及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翳的生成[3]。此外,IL-17还具有活化破骨细胞、增加骨质吸收的作用。上述这些机制都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重要方面,因此,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不可忽视。
本研究显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并且在给予药物治疗后,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血清IL-17水平也逐渐降低。大量研究证明,RF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重要的监测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显著增高,随病情好转血清监测值降低,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我们进一步将治疗前、治疗后3周及治疗后6周的IL-17与RF分别做相关性研究发现,各时间段血清IL-17均与RF值显著相关。以上结论均提示,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密切关系,是与RF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监测指标。
, 百拇医药
IL-17是前炎症因子,因此,干预IL-17生成将能直接或间接阻断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密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等众多下游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相关细胞的活化,大大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总的来说,增加人们对IL-17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开展IL-17临床检测,加快IL-17干预药物,如IL-17受体拮抗剂的研发,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D,Friedrich B, Abruzzese T,et al.The Active form of Leflunomide, HMR1726, Facilitates TNF-a and IL-17 Induced MMP-1 and MMP-3 Expression[J].Cell Physiol Biochem,2006(17):69-78.
, 百拇医药
[2] Arnett FC,Edwor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3] Yan Zheng, Danilenko DM, Valdez P, et al. Interleukin-22, a TH17 cytokine,mediates IL-23-induced dermal inflammation and acanthosis[J].Nature, 2007,445(7128):648-651.
(收稿日期:2012-07-16), http://www.100md.com(林言华)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白细胞介素-17(IL-17);类风湿因子(RF)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a)-0177-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个关节对称性炎症破坏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滑膜组织增生,最终导致骨质侵蚀、关节破坏和畸形。目前认为RA患者体内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在关节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种类众多,其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基础医学研究发现,IL-17不但能诱导活化T细胞,进一步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还具有活化破骨细胞、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作用[1],T细胞、破骨细胞活性增高以及MMP-3的表达增加均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治疗前后及健康成人血清IL-17及RF具体数值变化以及IL-17与RF的相关性,探讨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规定的RA诊断标准[2],且RA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3.2,计为RA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8±11.5)岁。另外,选择3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3±10.9)岁。所有入选者均排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部入选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学会认可。
1.2 方法
受试者于入选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2 mL,RA组选用来氟米特治疗,同样于治疗后3、6周后次日清晨抽取同等量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7,用速率免疫比浊法检测RF值,具体方法及步骤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 百拇医药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组间相关分析。
2 结果
治疗前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和正常人群比较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IL-17及RF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RA组和正常对照组IL-17及RF值的比较(x±s)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IL-17和RF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周病人的IL-17均与RF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RA组患者IL-17与RF相关分析(x±s)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性滑膜炎、自身抗体产生以及系统性炎症为其主要特点。近些年,细胞因子表达失调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热点之一。IL-17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一种新发现的Th17淋巴细胞分泌,IL-17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IL-17R)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研究发现,IL-17不但能刺激T细胞尤其是Th1细胞的活化,表现出较强的促炎症作用,还能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关节滑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产生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诸多细胞因子,从而增强胶原酶活性及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翳的生成[3]。此外,IL-17还具有活化破骨细胞、增加骨质吸收的作用。上述这些机制都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重要方面,因此,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不可忽视。
本研究显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并且在给予药物治疗后,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血清IL-17水平也逐渐降低。大量研究证明,RF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重要的监测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显著增高,随病情好转血清监测值降低,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我们进一步将治疗前、治疗后3周及治疗后6周的IL-17与RF分别做相关性研究发现,各时间段血清IL-17均与RF值显著相关。以上结论均提示,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密切关系,是与RF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监测指标。
, 百拇医药
IL-17是前炎症因子,因此,干预IL-17生成将能直接或间接阻断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密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等众多下游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相关细胞的活化,大大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总的来说,增加人们对IL-17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开展IL-17临床检测,加快IL-17干预药物,如IL-17受体拮抗剂的研发,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D,Friedrich B, Abruzzese T,et al.The Active form of Leflunomide, HMR1726, Facilitates TNF-a and IL-17 Induced MMP-1 and MMP-3 Expression[J].Cell Physiol Biochem,2006(17):69-78.
, 百拇医药
[2] Arnett FC,Edwor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3] Yan Zheng, Danilenko DM, Valdez P, et al. Interleukin-22, a TH17 cytokine,mediates IL-23-induced dermal inflammation and acanthosis[J].Nature, 2007,445(7128):648-651.
(收稿日期:2012-07-16), http://www.100md.com(林言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 类风湿性关节病